2011四月瑶里古镇,去想去的地方

瑶里古镇,去想去的地方

相比婺源的知名度,瑶里就有点默默无闻了。在油菜花盛开的季节,人们蜂拥扑去婺源,而我们,却选择了这个与之只有两山之隔的略嫌冷清的地方。吸引我们的,或许就是这份冷清吧。

自决定来江西,就在潜意识里摒弃了婺源。总是一厢情愿地觉得婺源和我们去年皖南行走的那些村落很相似,只是多了油菜花的点缀,而白墙黑瓦的徽式建筑去年看得太多了,犹记得棠那时不要再看水墨画、只求给他点颜色的哀叹。

不是说婺源不美,只能说时机未到吧。如能兼顾,当然更好,不能兼顾,就舍了它也无妨。毕竟,所谓旅行,就是去自己想去的地方,而非去那些一定要去的地方。虽然时常也会被那些众所周知的地名和蛊惑人心的景点广告所勾引,但偶尔也会执着一念,只希望去心中最向往的地方看看。

后来,在火车上侧耳旁听,身边上上下下左左右右一车厢的乘客啊,全都是婺源客,不禁暗自庆幸,俺们去的幸亏不是婺源。

还有一个原因。瑶里,地处皖、赣两省交界处,徽州古道那一边,就是安徽的祁门、休宁,正是我们去年皖南行未及的地方。

有时总幻想把我们走过的地方串起来,那该多有意思。所以,可以勉强地把瑶里行当做去年皖南行的延续。若他日再来江西这地界,那就该上饶鹰潭了。

时间:年4月7日傍晚

瑶河之畔,青箬笠,绿蓑衣

从那片紫云英地出来,一路开到瑶里古镇,车停在桥头。

下车时雨点还在飘洒。结车费的时候,我们很爽快地没有还价。说实话,这价格偏高了点,小吴应该是算计到我们会往下砍价,所以加了码的。然而人情无价,小吴这一路任劳任怨,听凭我们在古县衙和紫云英地里尽情地撒欢儿,相当有涵养地不讲一句怨言,而且,若没有他,我们又何处去艳遇这片紫云英。

就当交个朋友好了,请朋友吃顿饭,这些钱还不止呢。路途上,有时斤斤计较,有时也应适度大方。

小吴颇受惊受宠的感觉,热络地为我们打听宾馆,跟相熟的朋友电话,还问他刚遇到的一位同学的老父亲。不过,对经常走村驻镇的我们来说,找个住处不难,就不劳他费心了。

谢过他,我们拉着行李过桥,就在另一边桥头的瑶里民间饭店安顿了下来,住宿条件当然不好,简陋的白灰墙长管灯水泥地,床头柜居然是只板凳,与昨夜的视界风尚相比,自然云泥之别。那也没什么,足以遮风避雨取暖,而且价格低廉。

只男店主一人守着店,也姓吴,长得很清秀的中年人,老是笑嘻嘻的,脾气和善,女儿在学校寄宿,老婆串门子去了。后来有客人特意找到此处,才晓得这吴老板连同他的民间饭店在网上也小有名气,口碑不错,我们运气好,误打误撞碰到。他家酿了很多杨梅酒来卖,所以门口堆放的石磨石辗之上,还飘扬着黑底黄字的酒旗。

放下行李出门转一转,小雨还在下着,一眼瞧见墙上挂的斗笠和蓑衣,大感兴趣,跟吴店主打过招呼,摘了下来,念着“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给阳阳披挂起来,色彩鲜艳的小雨衣外又披上了一大篷蓑衣。

谁能料到,我们在瑶里古镇的游玩,是从一顶斗笠和一袭蓑衣开始的,它们让此行活色生香。

那蓑衣,其实不是绿的,而是棕褐色的,斗笠,也不是青的。它们是属于劳动者的装备,可是却凭空生出几许诗意。

抚摸那厚厚的蓑衣,猜测它的材料,应该是那种不容易腐烂的蓑草编织的吧,厚厚的,穿在身上,更像铠甲。我不知道,现在什么地方还在使用这种古老的雨具,自从化纤产品出现,它就应该完成使命,退出历史舞台了吧。

女侠的回眸一笑,是不是很妩媚?

门前就是那条把村镇一分为二的瑶河,顺着瑶河走,那是古镇一道景观,叫做瑶河观鱼。河水清可见底,雨点洒落,荡起一圈一圈的小涟漪。水底鱼儿悠游,有野生的小鱼,也有放养的红锦鲤。

不知为什么,瑶里人从不吃这条河里的鱼,要问为什么,终究也没问出个所以然,他们祖祖辈辈就是这样恪守着这个约定,直到今天。真是难能可贵。难道这鱼有毒,吃不得?不是我怀疑今天村人的品格,而是在这个啥都搞来吃弄来卖只认钱的年代里,还有可能让眼皮底下的小鱼儿们这样悠闲?除非它有毒吧。

阳阳披挂好,看着青山绿水之中他的小身影,我就笑个不停,连说这感觉太好了,就差拿个小鱼篓,简直是小小姜太公嘛,哈,不对不对,不是钓鱼的姜太公,是行侠仗义的大侠客,是神雕大侠!真帅啊!阳阳被我忽悠得站在那就开始很认真地摆POSE。这么配合,一定也是因为觉得好玩。

瑶河之畔的小渔翁,是不是很酷?

往下游走,脚下是石板、鹅卵石交织的路面,湿漉漉的,几只母鸡在路间散步觅食。

阳阳脱去笨重的披挂,跑跳着一路捡石头往河里扔。换我披挂上身,又戴了个超大的斗笠,笑不可抑。即使是瑶里这样淳朴偏远的村镇,如我此等装扮招摇过市也算一异类吧。

岸边有座学校,窗里的女学生一下一下地张望我们,我就用长焦一下一下地偷拍她,可往往没聚好焦,她就躲开了,躲一会儿,又忍不住探头来看。这功夫,放学了,比阳阳还要矮的小朋友双双对对地回家去,他们好奇地打量我,打量我,走好远还回头看,险些绊倒。我暗笑,回头率这辈子头一次这么高。

大孩子们也放学了,有调皮的男生从我身边跑过,叫道:哇塞,酷!就差吹口哨了。我嫣然一笑,接话:酷吧,嘿嘿。

瑶河边有一架古老的大水车,不停地转动。旁边是一座木板桥,一米来宽,两人相向而行,需错身而过,下面的桥柱呈八字型支撑。

就这桥,阳阳称之独木桥,为他所爱,他在上面跑来跑去,颇自豪地问我,妈妈,我勇敢吧。直到看见一个小姐姐,为躲避迎面而来的大哥哥大姐姐而利落熟练地站于桥柱头那方寸之地。

渐渐的,河岸边开始聚集洗涮的女人。锅碗瓢盆、衣服鞋袜,青菜竹笋,一条河,似乎可以涤净所有尘间污垢。

我们很好奇,记得在宏村,讲水圳的用途,村民的洗洗涮涮那是要分时间的,几点前洗菜洗米,几点后再洗锅洗碗,最后洗衣洗物,以保证用水洁净,可是在瑶里,似乎很自由,不分洗什么,不分上游下游,随便你。

阳阳举块石头就往板桥上跑,

往水里扔石头就这么好玩吗?

板桥上的全家福。

娘俩。

女侠卸装去也。

在河边一座贴着红艳对联的小门楼前拍照,支起了脚架,阳阳站在最高那级台阶上。还没等设置好,就有一队扛着枪穿着灰色八路军服装的人走进了镜头,定格下的画面,仿佛是一场神奇的穿越,不知是我们闯进了过去的时空,还是那些人闯进了我们的时空。

这样的古镇古村,是适合有一点奇遇的,这种氛围,我们已经处变不惊。

原来,古镇上正有一组人马在拍电影,叫什么《孤城疑云》的。阳阳兴奋得大叫,等以后电影上映了我们去看,看看是不是我们也被拍到了里面……

不约而同地喜欢这座小门楼。

闯进我们的画面,

好似穿越了时空一般。

咦,国民党军官呐!转了一圈回来时,又遇到散场吃饭的大队人马,居然是八路军与国民党皆而有之,混杂一起说说笑笑,阳阳注意到他们的枪,一直问是不是真的。

这是吃完晚饭了吧,待洗的碗盆。

对岸。

我们住的民间饭店门外。

桥上。

时间:年4月7日傍晚

瑶里,镇守幸福

瑶里,古名“窑里”,远在唐代中叶,这里就有生产陶瓷的手工业作坊,因此而得名。直到本世纪初,瓷窑外迁,“窑里”才改名为瑶里。说实话,车子穿过瑶里镇那条小公路的时候,我使劲地往车窗外看,那时心情略有失望。

想当然对瑶里寄予了厚望,那里应该是一座世外桃源吧,与世无争,风景纯净。可是乍看过去,似乎普通了些,甚至不及皖南那些村落,古建筑的保存和完整不如西递宏村,宁静淡泊又不如关麓和呈坎,说没开发吧,又有所开发,说开发了吧,又全无秩序。

两岸的徽派建筑集中在上游,中下游很多别有意味的民居都改头换面了,想一想,一座普通的楼房座落于如此青山绿水的河畔,扰乱了飞檐翘角、粉墙黛瓦的气氛,那是何等煞风景的事啊。

然而,转念一想,这种古镇是阳阳的初次体验,当以他的感受为感受,以他的眼为眼。于是乎,渐渐地领略到瑶里独特的韵味与秀丽。

傍晚,阴,细细的雨丝若有若无。我们在大水车旁玩了一阵子,就随便挑了条巷子钻进去。信步游走,点滴细品。

其实,走过太多如此千篇一律的窄长巷子,不知为什么,还是会心生喜欢,尤其,视线不经意触及那些生活的痕迹,比如一瓦钵的小花儿,一把悬挂的墩布,一根竹制的晾衣竿,一堆劈材,一幅红对联,一扇半启的门,一个倚门吃饭的小女孩,一只门边静静蹲伏的小狗,两三只散步的母鸡。我觉得,那才是一个古镇的灵魂所在,充满生命力,而不是一座供人参观赏玩的模型。

小巷无声胜有声。

据说瑶里人很感念毛主席,家家都有毛主席像,我却并没看到,只在一家门前看到这个模糊了的毛主席语录。

倚门的小女孩皮肤白嫩而脸蛋红润,双眼皮,大眼睛扑闪扑闪地打量我们,像个漂亮的洋娃娃。她和棠的镜头玩着躲猫猫,她闪开的瞬间,看见屋内灶里的火,和灶台前正在吃饭的少年。这里的人们,对我们这些外来侵入者没有半点防范和敌意。

拐个弯,是学校寄宿生住宿的地方,正值晚饭,许多学生端着一只大碗在吃饭,菜码在米饭上。在学生们的笑容与打量中穿过,想起刚刚我穿成神雕大侠的样子时男生们发出的“酷”声,想,时代真的不同了,淳朴并不与现代格格不入,就是在偏远的村镇,孩子们也一样在接收着日新月异的知识,不要拿无知和闭塞给他们扣帽子,古镇的古,也并不代表落后,古镇的孩子,是古镇的希望。

巷子里有指示牌,有陈毅旧居,有一步岭,有抗战指挥部旧址等。我们没买票,原就不打算进去参观,所以很平淡地经过。

倒是对一步岭这个名字很感兴趣,按指点上行,几步之遥,河边巷口有座翘角飞檐的小门楼,上书“一步岭”,原来一步岭并不是什么险要的“岭”,只是这处巷子的名字而已。

走进去,是一家土菜馆,小狗摇着尾巴,极温顺;

门边有一下粗上细的木圆桶,一个不会走路的小娃娃站在里面,桶是不动的,小娃娃在上面扭着身子东张西望,十分好玩儿。原来,筒里半截的地方有横板,娃娃站在上面,其作用就相当于我们的婴儿椅,孩子放在那,大人可以腾开手去做别的事情。见识过南方一些地区背孩子的竹篓,现在又见识了南方的“婴儿椅”,真有意思。

走进巷子深处,惊见一座很有气势的高大建筑,看其外型,却与平常所见古民居大大不同,门边有高大的石柱,拱形门楣,上书“狮冈胜览”四个大字,字止方有一对狮子浮雕,左右各还有一个优美的外置小阳台。

居然是典型的欧式风格,单从阳台来说,这在徽派建筑中简直是不可想象的,我对徽派建筑那小小的一孔窗印象太深了,所以心中难免揣测这民居的主人,当年建此宅,是如何的胆大如何的通明,当然,也一定财力雄厚,想必还是因为瑶里民风淳朴,不见盗贼吧。

可是后来查阅资料,都没找到这主人的来历,与建此宅的相关故事。只查得瑶里南踞象山,北卧狮山,这座民居建筑就面对着狮山,主人遂将此民居起名“狮冈胜览”,那狮子的浮雕也很点题,意在压制住对面的狮山。

去得晚了,狮冈胜览大门紧锁,且明日再过来拍照参观,不过,应该是买了古镇联票后才能参观的,如果这样,我们也就不进了,因为,据说此建筑虽披着西装,内部布置与装饰却还是地地道道典型的徽派传统。嘻嘻,今年对老房子兴致不高。

原路返回,天色越发昏暗。又经过那家土菜馆。门前已然青烟袅袅,正在点火生炉子,细看,又不是炉,而是白铁皮壶,当中放炭烧火。指给阳阳看,阳阳就让我站在旁边拍照,照了一张不满意,要我蹲下,我被青烟熏得差点流泪,不过见他兴致好,我也就忍了。

岸边几条巷子很快就转过来,感性如我,自然不会少了发现,那些门楣上各色各样的对联横批中,一眼就发现了这一个契合我心的——镇守幸福。

虽然那对联是成批印刷的,并非主人自创和手书,可是这四个字,却比耳熟能详的“国泰民安”、“幸福美满”、“万象更新”什么的,更让我心动。

后来,又看到几幅,一样的“镇守幸福”。指点其一,对棠说,我要用它做标题,它就象整个瑶里的一个宣言,在这个纷繁快速的时代,他们告诉自己,镇守幸福。

而什么才是他们的幸福,或许,守住瑶河水的清澈,守住青山常绿,守住家园宁静,守住真实的生活。那,便是瑶里的幸福吧。

回去吃饭,一个炒土豆丝,一个笋片炒肉,吴店主亲自下厨,味道不算多好,而且也不便宜,有所预料,因为之前在瑶里攻略中就看到说有这里吃饭小贵。不过,那厨房倒是整洁可喜,贴墙摆着一溜篮子,逐一放着野芹菜、鸭脚板等许多青菜,厨房外面墙边悬着一溜腊肉。窗边摆着一排杨梅酒的琉璃罐子。

店里的小狗在桌下穿梭,喂它吃肉,它居然挑食,不肯吃。后来第二天早晨,阳阳拿面包喂它,它居然吃得欢。吃过饭又去河边闲逛,水面上却忽然升起腾腾烟雾,棠说是炊烟吧,却不是,原来还是“孤城疑云”剧组的人在拍戏,棠拍照的身影还不小心闯进了画面,远远地有人喊:请让一下。这才退开。

又到一步岭门楼处。河边樟树下的石桌石凳默然沉静,却仿佛可以看见纳凉时节老人孩子聚在这里的欢乐场景。两岸人家点起了灯,连同狮山上方的青云都映入瑶河的波心里。拍戏的烟云散去,此时,只有宁静两个字。

回去休息,因为三个人在一起,那简陋而清冷的房间变得温暖无比。

去隔壁又抱了两床被子,给阳阳铺得暖暖的,安顿他盖好,边看电视边玩庐山买的小蛇和蜥蜴。再沏上一杯奶茶,放在床边凳子上,钻进被窝记帐和研究攻略,被子干燥松软,很舒服,令人满意。

棠支了脚架拍合影。这样的一个时刻,的确值得记录下来。与昨日视界风尚的家庭数码房相比,我们似乎更珍视现在这间陋屋。

脑子里闪过那句西方结婚誓言:无论贫穷富贵,健康疾病,都相爱相依,不离不弃——我们,一样需要镇守自己的幸福。

第二日早晨补拍:守门的小狗。

河岸边的民居。

瑶河边的大树和石凳。

时间:年4月8日清晨

瑶里,晨光中的晾晒盛会

值得一提的是,又接到出租车司机小吴打来的电话,告诉我们回景德镇的班车时间。他特意找人去问的。虽然我们早已问到了,可还是心内感激。

萍水相逢,各存善念,都给对方留下很温暖的记忆,这样真好。

很多地方的美丽都在清晨,瑶里亦如是。七点过一点儿走出来,空气清凉湿润,穿镇而过的瑶河水清澈无波,宛若一面水镜,映出了天上的白云。山间晨雾流动,一袭轻纱在茂密竹林中飘摇。

晨间最美的是山林间轻纱一样的雾

还有山下的人家。

那位画师,你在望什么,

可找到了你的创作灵感?

站在门口吃饭的大爷,

你眼中的风景是你天天所见的,

可还有温柔的触动?

勤劳的大娘又在洗涮。

这个画面里,喜欢这棵树,

站成这样美丽的姿态。

一会儿功夫,太阳升起来了,山林仙女收走了她们的轻纱,河水更加清亮,树叶发着光,房屋,石板路,脸,都被涂上一层温暖的古铜色。这是多么晴好的天气,一扫昨日阴雨气息,于是,瑶里人晾晒的时刻就来了。

家家户户支起了竹竿晾衣服床单,墙脚摆了一溜湿鞋子。河边也支起了竹架,把一切能晒的东西都晾了出来,你就看吧,从中剖开的竹笋,一片片洗净的笋衣,一笸箩一笸箩的雪菜,一块一块金黄的南瓜,甚至,菜板竹筐玻璃瓶,洗涮过后也都沿河摆在太阳地里。那些大娘婶子小媳妇们,蹲在河边越发卖力地浆洗,搅得河水荡起一大圈一大圈的波纹。

老人们坐在屋前晒着太阳聊天吃饭,有的干脆捧着碗站在门前看风景。一派恬淡悠闲。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瑶里人不仅在晾晒衣物食物,还在晾晒着自己的心情和幸福——

让阳光晒在身上,也让阳光照进了心里。不知不觉,我们便被这种像在过节日一样的气氛感染了,看着彼此闪耀着阳光的脸,都那么美。

沿河往上走。河边停着竹排,那爷俩走上去,远远地冲我招手,三个人,人手一台相机,各自拍各自喜欢的画面,或者互拍。

一位千里迢迢慕名而来的广东游客和我们搭上了话,他似乎也是摄影发烧友,却总是时不时地把相机对准我们三个,难道说这青山绿水间,我们也是一道别致的风景,给他带来很大的创作灵感不成。

瑶河上游也有一座相同的木板桥,桥这头有株浓密粗壮的大樟树,桥那头也有一株,只不过,树下堆着很多不知装着什么的麻袋,围成掩体,应该是那个《孤城疑云》剧组留下的。

阳阳伏在后面,以三脚架当枪,演了一出木桥保卫战。小子心情大好,自己又玩起自拍,把小松放在大树旁的高台上,自己在跳下高台,笑咪咪地冲向镜头。这还不算,他还坚持用他的小松自拍了全家福,我们自然全力配合。

就在这座木板桥上,我们来来回回走了数次,拍全家福,设计了几个画面,远远的,三人小小的身影并排过桥,或是蹲在桥中指点水里的鱼儿。那场景果然动人。当然也有意外,没等棠跑过来就位,阳阳一下子就发现有只黑身子黄尾巴尖的小鸟停留在桥板上,于是我蹑手蹑脚地过去拍,等棠跑过来,阳阳却走出了画面。

大约太有趣,那位在旁边用自己相机一个劲儿拍我们的广东游客主动要求帮我们按快门,免得棠跑过来太匆忙。我想,在他眼里心里,我们这一家三口,一定也融入了瑶里古镇的晨光中,晾晒着属于我们的幸福吧。

竹排上的爷俩。

一座桥,三个人。

关于阳阳一个人的桥头保卫战。

阳阳自拍。

小子悠闲地过桥去。

桥头全家福。

年4月8日上午

汪湖

如果把瑶里称为旅游景区的话,它可以细分为几大块:瑶里古镇、汪湖生态游览区、高岭土矿遗址园区、绕南陶瓷主题园区、梅岭休闲度假区。联票元,因为时间的关系,也本着贪多嚼不烂的原则,我们选择了汪湖和梅岭两地,票价75元。至于古镇,我们原本就住在这里,只要不进那些老宅子旧居什么的,也不用再买票了。

其实也好想去高岭和绕南,不过陶瓷主题已经在景德镇古窑体验过了,也就忍痛放弃了。其实这一路,放弃的何止这两处,从浮梁而来的一路上,就有许多地方,比如,浮梁的东埠古街,看介绍很像是我们去年皖南行时渔梁,想来韵味不错的。即使我的旅行我作主,仍然不可避免地要有所取舍。

照例要唠叨许多废话,无关风景,却也是一种经历,一点感想,也算旅行一部分。瑶里很特别,前面说过,这个地方没开发吧,又有所开发,旅游公司把票价订得也着实不低。可是,说开发了吧,又没什么配套管理,所以,从古镇去往汪湖十来公里的路却不通班车,除非自驾,否则必须包车。想来,这里的旅游开发刚刚起步,先以赚钱为目的吧。记得午后返回景德镇的班车上,有个扎马尾辫的男游客夸夸其谈,说不出五年,五年——他张开手掌强调,瑶里就没了,没了,他们没有保护意识——

但愿不会如他所料,瑶里的青山绿水不要被某些人的利欲熏心而弄脏。其实何止瑶里,任何一个风景优美纯净的地方,都面临着消失和破坏,有一天,那些美丽的地方或许都会面目全非,空余一个美丽的名字和传说。不知道,瑶里人最终能不能镇守住岁月静好的幸福。

吴店主帮我们叫车,第一辆价钱没谈妥,我们不是不了解行情,他要价太黑了,不厚道。按我们的价钱,第二辆车痛快地来了,谁知车上还有小惊喜,憨厚的车主带着妻儿,他说天气挺好的,也带他们兜兜风。我先就喜了,这男人不错呀,凡是顾家顾老婆孩子的男人我往往都会高看一眼。其实路不远,只是要搭半天功夫,等候的时候,一家晒晒太阳,享享天伦同,倒是个绝妙的主意。

于是上车,中途去超市采买午餐,顺便给车主那个不满两岁的小儿子买小食品,他一直冲我笑,笑得眉眼弯弯的。车主的老婆小小的弱弱的,似乎有病的样子,不说话,也只是一直笑。

车主聊天,说头一次见你们这样一家三口出来玩的,他拉过很多客人,都是不要孩子的夫妻两个,想不通为什么不要孩子,如果没有个孩子夫妻两个的感情一定脆弱。又聊及治安,他说你们大城市里真不安全,像瑶里,家家不闭户,白天家里没人都不会丢东西的,如果有人敢偷东西,哼,打死他——很不屑的样子。

又提及北京有许多老板每年这个时候都来瑶里住上几天,去农户老乡家里收野茶。聊着说着,很快就到了汪湖景区之外。相机包留在车上,我背了阳阳的小包,也让他轻松一下。

买票,又遇到问题,售票员告诉我们不买联票儿童就没有优惠,跟大人一样也要75,我很奇怪,他们解释说这种售票方式其实是对游客的一种优惠,考虑到游客可能没时间游全五个地方,买联票有些吃亏,所以又另外单售景点票,而且,他们压根就没有这种分景点票的半价票,没法下帐,也没法交待。可是,我没觉得优惠啊,我花一半的钱只游两个地方,而阳阳呢,就更不划算了,他要是买联票也是半价,却能游全五个地方,这都什么嘛,说不通呀,再说了,就是到北京故宫,儿童票也是半价,为啥你这汪湖就要他全票呢,而且你挂牌明明注明了一米一到一米四的孩子半票,阳阳根本未满一米四,不能说你没印刷半价票,就按全价收呀。难道就没有带孩子来的游客提出异议?

力争无果,倔劲儿也上来了,为啥?我生气呀,吾乃大大良民,外出旅游从不逃票,甚至对逃票行为小有鄙视,毕竟人家景区也要维护,互相理解嘛,怎么着,我就想要个儿童半价票都办不到了?

非要讨个说法不可,照着景区大牌子上的电话号码打了一通,先打到景区咨询办公室,再打到物价监督局电话,又转到了景德镇旅游局,再下至浮梁旅游局。我们在那里等旅游局电话打过来。

如此一折腾,耗去不少时间,棠说不然先买了票进去,等来电话再说,咱们耽误不起。没办法,也只好如此。再去买票,刚刚那个管理人员没多说什么,起身吩咐售票人员只收两张票的钱,阳阳免票。

这结果倒是我没想到的,难道说我刚刚气势汹汹地打电话四处找说法吓唬住了他们?我们还真不是得理不饶人、瞎造声势的那种人,问题是我真的想不通,后来回想当时真有点拧巴,就象秋菊一样非要打这场官司不可。

他说免票,我倒不好意思起来,我说不用免票,就照半价给我们儿童票就成了。那售票员态度倒和蔼起来,说我们这种单景点票真的没有半价票,说完他还亮了一下手中的票,果然都是面额75的。汗,我摇头发笑,说算了,你收半价的钱,不用给我票了,要不写个条给我。他摇头。

后来想想,人家也挺可爱的,确实是没有半价的票卖给我嘛,态度虽然有点前踞后恭,毕竟也不至于凶恶……再后来,物价监督局打来电话,我很抱歉地连连道谢,告诉他,事情已经解决好了,不用再麻烦他帮我们找相关旅游管理部门了。再再后来,发现一个当地未接来电,想来应该是浮梁旅游局电话吧。

棠说没想到你还挺厉害,省了七十多呢,我说就是不知道长途漫游费够不够……

算了,此事告一段落,开始游汪湖。为此区区几十元钱浪费若干口舌、若干长途漫游费、若干笔墨,也鄙视一下自己。不过,咋还是有点扬眉吐气的感觉呢。

汪湖的游程应分三段,原始森林——峡谷——南山。回程亦可走徽州古道。其中最有看头的,应该就是尽头的南山瀑布了。

一进汪湖,是长长的有点陈旧的木板栈道,很多地方已经塌烂,不过,喜欢这种感觉,尤其,这栈道一直铺设于山林中,上上下下,转转折折,浓密的原始森林气息荡漾四周,从藤蔓乔木到花草灌木,从高大的鹅掌楸到古老的红豆杉,还有花开明艳的杜鹃。

这杜鹃,与以往山间看到的不同,不是一丛丛,而是一株株高大的树。脚边,有落叶,有落花,亦有倒地的枯树虬根。空气清新,有如森林浴。阳阳很开心,歪戴墨镜笑得酒窝频频。

烂漫,俏也不争春。

木质栈道走尽,是水泥台阶,下至山谷,潭瀑溪流在山石间蜿蜒流淌,其中两潭相连,潭水碧绿幽静,挂牌“日月潭”,形状还真像呢,阳阳刚学了台湾日月潭的课文,赶紧指给他看,他大大惊讶,啊,这里也有日月潭啊,那光华岛在哪里在哪里,我自然指不出日月潭分界的光华岛,就笑着牵他继续前行。

在水一方,逆水而走。这一段峡谷不长,台阶也不陡,很快就走完了。

潭水碧绿,溪瀑清流。

在水一方。

这种木板链桥是阳阳的最爱,

他站在上面跳啊跳的,

直问我怕不怕。

从峡谷里出来,是一片小小的山间平原,有良田几亩,几畦菜花,桃花花枝招展,奇的是,一株树居然分有白、粉、红三种颜色,不知是不是人为嫁接的结果。

远处有一排房屋,原来此处便是汪湖村是也。从此处转而上山,台阶变得多起来,不过,比起三叠泉还是很轻松,何况腿疼了两天之后已经大为好转,只微微酸疼,不需再借助拐棍了,能跑能跳的感觉太美好了。不过,还是很享受那对父子的细心叮嘱,只要爸爸一问:妈妈腿行吗,儿子就立刻跑来接应我。

上山的路途中,有竹林,有蓝天,有小溪,有茶树,有碧桃,有茅亭,有毛蕨,阳阳小朋友还采了几片茶,连连问爸爸,这一点够不够沏一杯来喝。

古树鹅掌楸。

汪湖田园小景。

油菜花田,

看后面那株红粉白三色的桃花,

再看娘俩拍照POSE。

仔细找一找,

看看采茶的小伙子在哪里。

下次还得给阳阳穿颜色鲜艳的外套,

这件绿的JEEP太顺色了。

上山途中景致,最爱这竹林。

渐渐的,山至一半,已经望见南山平滑的整面石壁了,估计也是流水冲刷所致,不过目前水势不大,只有几股流瀑。

身边流水之上,越来越多平整的大山石,吸引着我们一再坐卧,晒着太阳,吹着清风,听着流水,满眼翠竹,让人乐不思蜀。要不是人家车主在外面等着,在这里消磨上大半天时光也不足为奇。

南山瀑布就在眼前了,没有太大激动,随着旅行的深入,那种神奇的感受慢慢平淡下来,只余下平静的欢愉。

汪湖是网友大力推荐的一个瑶里景点,可如果让我总结一下话,我觉得它不算特别出色,可自有一份悠然,如果前来瑶里,时间紧的话,大可以不来,这样的峡谷这样的山林在江南有太多了。

合影留念,打道回府。回程也不走之前念念不忘的徽州古道了,原路返回。出口就在汪湖村那边,车主三口人正在那里晒太阳,虽说我们自觉地缩短了游玩时间,但比平常游客费时还是要多些,而且之前在售票处还耽搁了些时间,车主没有半点怨言。

上车出发,奔梅岭。

年4月8日中午

梅岭

梅岭距瑶里7公里,过去曾是赣皖边界徽饶古道上的一个繁华集镇。而如今,它只是个很小的村落,不管多少年前,它曾经如何繁华如何风光,今天的它,即使被冠以梅岭休闲度假区的桂冠,但依然是铅华洗净之后的素雅模样。

司机说瑶里周边就只有梅岭和旅游公司还没达成某种协议,所以虽然梅岭被纳入大景区之内并与汪湖列在一起售票,而梅岭人其实是不承认的。所以我们到达村头时,并不见任何检票售票的地方,一如平常,梅岭村,仍然是梅岭村。

梅岭的看点是田园风光,及一座张氏宗祠和古樟树群。相对来说比较简单轻松,攻略说半小时足矣,我们约摸转了一个小时左右。

下了车,身边就是几株古樟树,景市的市树就是樟树,每每看到它,都有季节错乱之感,树上绿叶满头,犹如春季,树下却黄叶堆积,疑似深秋。

后来才了解,原来樟树是常绿乔木,但它的常绿不是不落叶,而是春天新叶长成后,去年的老叶才开始脱落,所以一年四季都呈现绿意盎然的景象,所以才会有不识春秋的感觉吧。

这些古樟树该有千年了吧,守着旁边那座张氏祠堂,仿佛如一把巨大的绿伞,遮天蔽日,树干几乎可以爬上去身躺下来睡觉。

树下堆着稻草垛,码着伐下的圆木,有风吹过,落叶翻飞,簌簌而落,一部分飘进祠堂的院落里。自来景德镇,认识了樟树,就觉得它很神奇,有它在,就会让平平常常的村镇变得古意盎然。就比如去寻鹅湖那片紫云英的路上所经过的,也许停车驻足,随便走进一座村头屹立着大樟树的村子,就会有很多收获吧。

转去旁边张氏祠堂。梅岭人不姓梅,都姓张。祠堂败落,如今似乎成了村民们的集体大仓库,门边堆满村民各家的小推车,推车上都写着名字,果然都是张姓。院落里更是这一堆那一堆地堆放着农具和木材,当然,都以黑漆大字标明所属何家何人。

不过,从门旁两侧对面耸立的高高的石鼓依然可以想像其当时的雄伟辉煌,记得在呈坎听人讲过,石鼓越高,代表主人家地位越高,我把这对石鼓摸了又摸,实在搞不懂,这张家曾经出过什么了不得的人物,有过什么了不得的功绩。

后来才知道,张氏宗祠始建于唐末,元末焚于战火,后明太祖朱元璋恩准超标重建,因为这里的百姓有恩于朱元璋,其兵败陈友谅于鄱阳湖,取道赣北逃离,在梅岭短暂休整时,曾得到百姓照顾。所以,张氏祠堂又有江南第一祠之称,嘻嘻,又见“第一”,这几年,似乎见着不少个第一祠了,不知道它们之间比较过没,又是谁给封的号。

祠堂虽败落,总体格局仍在,门前一个小小的半月塘,那是小号月沼了,进了祠堂,举头望去,匾额仍在,檐下精美木雕也仍在,只是如同我们在皖南所见,皆被铲去了脸。

告诉阳阳祠堂是个什么地方,张姓族亲们在此祭祀先祖,开会议事,且不许女眷进入等等,阳阳听得喜上眉梢,坏笑:啊,妈妈,那这里就是我和爸爸能来的地方呀,是我们的祠堂,你就不能进来。一怔,旋即哈哈大笑,可不,五百年前是一家,他们也是老张家人,独我是外姓人。

张氏宗祠,

小月沼,石鼓,木雕,牌匾,

均可窥其昔日辉煌一斑。

祠内合影一张,

阳阳还在得意,

因为这里是他和爸爸的地方。

出了祠堂,往巷子里信步逛去,不过,步步小心,因为沿途地上都是新鲜的牛屎,不小心就会踩到,三个人躲牛屎躲得不亦乐乎,心道,还是乡野气息浓厚呢。

民居呢,已经看到麻木,在一只凶恶大狗的咆哮声中径往河边而去。

巷子里的麻雀。

梅岭穿村而过的这条河是瑶河支流,虽然河水并不丰盛,却一样清可见底。几只鸭子在桥下戏水,那只白鸭,细心地舔啊舔,洁白的羽毛,橘红的脚板,足以去参加选美了。

过了桥,是一片田园,沿田垄走去,此时的田园,还未撒播什么,星星点点的嫩绿,间杂一点紫云英,更多裸露着土地。远处,一头老黄牛舐犊情深,岸边又有大樟树郁郁葱葱。

回望对岸,正是村中晒谷场,有农妇农夫在阳光下晾晒衣物和笋衣。青山,绿水,人家,几亩良田,就构成了如此恬静美好的画面,让人凭生几丝慵懒。

三两下又转回原处,在古樟树下合影,这就归去。

清浅的瑶河支流穿村而过。

桥下鸭子戏水。

桥两旁都有个小小的探出去的“阳台”,

不知为什么,阳阳今天游得不累,情绪很高,

所以总是喜笑颜开的。

并不特别出色的田园风光,

却因这对牛母子而生色。

难得两个人合个影。

河岸那边的晒谷场上。

全家福。

小子跑来跑去。

遇见这位腰插砍刀的村姑,

她跟我们说了话,但我们却没听懂。

年4月8日晚

到九江

回到古镇民间饭店,不过两点钟,商量了下,索性不等四点那趟唯一的班车了,干脆包车前往鹅湖,转搭回景德镇的车,这样反而还快些,如果到景德镇还早,就去西站坐长途车直接返回九江,为下面的行程多争取点时间。

二话不说,取行李,上车。吴店主顺手把一根连着根的小青竹杆子递给阳阳,说送给他了,可惜长得还不够,不然可以做烟袋杆儿。阳阳立刻感兴趣了,接过小青竹,做烟袋杆儿不太可能,当金箍棒来耍很合手,棠比量一下尺寸,折下一截扔掉,交给阳阳,小子就一路拿着这根小青竹游了九江,后来又一路带回了家,现在它就在穿衣镜旁挂着,小子时不时拿来耍一通。

在鹅湖车站等了将近半个小时才上车。再次感受到江西跑客运的这些小巴车的大度,人家根本没要阳阳的票,只说他不能占座,等人满了要把他抱起来。我有心多买张票占个座,售票的大姐还不接腔。

这辆破旧的中巴车穿村过镇,后来又上很多人,而阳阳却已经在座位上熟睡,那大姐看了看,并没催我们让出座来,也没让补票。身在异乡,丁点小事便让心头温暖起来,当然,绝不是因为省了十几块钱。只是感触,在咱家那里,若遇外地人乘车,司机也想法找你多要个行李钱啥的,哪会如此慷慨啊。

到景德镇时不过四点多,便决定赶往九江,打电话取消当晚景德镇人民广场旁如家店的房间,又预订了九江火车站旁的格林豪泰。阳阳不乐意了,双泪长流,说就想住景德镇。

其实不只他不舍得走,我也有点不舍,饺子粑还没尝呢,那家青花主题酒店也还没住呢,而且,也没去逛陶瓷城,本来想买点小件瓷器送人的。可是我搞不懂阳阳哪里不舍,是累了,不想再奔波,还是——

没打车,坐公交车去西站,途经人民广场,小子嘟囔:那些个制瓷雕塑都还没看。啊,我一下子想起来了,大瓷兔旁有古代制瓷的系列雕塑,那天小吴来接,我们急着走,也没一个一个细看,就以为第二天还会回来住在旁边,有的是时间看呢,谁知道行程有此变化。

原来阳阳还惦记着。我马上提出中途下车,看完雕塑再去客运站,阳阳却不许。我有心住下,棠却很理智地坚持,九江也有不少计划,要多争取点时间才行。于是,棠许诺阳阳,到了九江,去吃好吃的,然后给他买个玩具。即使有玩具的诱惑,阳阳多少也是心不甘情不愿,泪痕未干,闷闷不乐。

总之,景德镇的离开,多少有些怅然的意味。

关于景德镇,还记一笔,据说到一个城市旅游总要坐坐当地的公交车,我们很听话地坐了,而且一坐还是不少站,果然见识了一些此地世态人情,蛮有意思。

景德镇人乘公车,都很自觉地给老人和抱小孩儿的妇女让座,而且让座过程中,被让者不说谢谢,大咧咧地坐了,一脸理所当然,让者也不计其态度,闷不吭声地走开,也一脸理所应当。就是这份理所当然,颇让人感慨,本来嘛,给老人和妇孺让座,天经地义,何必刻意赞美让者、受让者又何必面带感激,连声称谢,那是再自然不过的事,如此大惊小怪反而显得有问题了。

大巴驶上高速,仍旧慢悠悠的,掠过两边的青山、田园,还有一块块怒放的油菜花。忽觉遗憾,此行居然没遇到大片大片的油菜花,本来以为瑶里会有,毕竟与婺源只一山之隔,可是都只稀稀落落。江西此行,终究是错过油菜花了——

周末快乐!

赞赏

人赞赏









































看白癜风的医院哪里好
治疗白癜风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mfmoc.com/ways/423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