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号凌晨6点,医院护理部主任余利娜接到分管院长一通紧急电话,要求半小时内组建核酸采集应急队,奔赴段店镇开展全员核酸检测任务。
但这次的任务仅仅是个开头,接下来的72小时里,几万人的核酸采集、连夜不休的检测点支援、烈日暴雨下的安全保障、重启的应急培训机制......
每一项工作都是一场硬仗,天的时间内,余利娜仅休息了2个小时,终于在第二次华容镇全员核酸任务时,胆绞痛发作了......
“任务太重,我不能停”
新冠疫情再次来袭,鄂州最严峻的防疫战场已经转移到了快速开展的核酸检测任务上。
8月10日下午点,华容区全员第二次核酸检测正在进行,余利娜穿梭在2个检测点位中,协助医护人员和地方工作者完成消毒灭菌、规范操作、物资补给等多方面工作。
“核酸检测现场人很多,院感防控一刻不能松懈,党委书记刘黎明多次打来电话,要求大家做好防护,维护好现场秩序,避免人群聚集感染的风险。
其实前一天晚上我只休息了两个小时,太累了也吃不下一口饭,但任务太重,我不能停。”
奔波在不同点位中,从早上8点开始,7个小时里余利娜来回跑了近百公里,她的身影总是能让现场医护同事安心,看到她突然倒下,现场所有人都吓了一跳。
▲前一夜凌晨4点刚结束工作的医护人员
相识十多年的同事护理部副主任张莹也在现场,在处理突发病症上经验丰富,“她应该是胆结石又复发了,这个病痛起来不能拖,不然拖成胰腺炎就麻烦了。”
半个小时里,余利娜疼得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全身冒虚汗,但她还是坚持要熬一熬,等到绞痛过去,再去下面的一个点位看看。
身边的同事都在劝她赶紧回院里,副院长李志红是胃肠方面的专家,看着她疼得直不起身的样子,赶紧让人送余利娜回院,“你再不走,命都没了!”
回到本院CT检查却没有余利娜想象中乐观,各项指标显示必须马上手术,但第二天还有4万人的核酸检测任务,在余利娜的坚持下,手术暂停。一手打着消炎止痛针,一手拿着手机的她,开始安排明天的工作。
晚上10点的工作筹备会,没有因为复发的胆结石而暂停,“突发情况太多,必须把每个点位的情况都安排好,疫情之下每个点都可能是暴风眼,不能因为安排不到位拖延工作进度。
同事们都在酷暑下鏖战一线,这个时候我咬着牙也不能后退!”
▲病房中的余利娜
冒着流产的风险,冲上一线战斗
这其实已经不是余利娜第一次参与一线防疫工作,医院医院,收治了鄂州市唯一一例非典疑似患者。
面对这个传染率极强的未知病毒,24岁的余利娜作为当时最年轻的护士长,主动请战担任隔离病区的护士长,尽量包揽病人的护理、抢救工作,减少其他同事接触病人的机会,圆满完成隔离救治任务。
“其实说不害怕是不可能的,但穿上白衣,我们身上就有责任,无论是特殊疫情还是普通病人,没有时间让我们过多考虑个人的安危!只要防控任务完成,同事们安然无恙,累点也是值得的!”
很多时候,不容仔细思考,作为护理学科带头人的余利娜的第一反应就是站到最前面。
年,新冠肺炎突袭湖北,作为鄂州市急危医院,医院承担着双线作战的任务。
身为护理部的主任,她必须身先士卒主动参与抗击疫情最前线,大到整栋楼变为隔离病区的改造、临时隔离病房工作流程,细到医用口罩怎么戴、防护服正确穿脱,都必须亲自指导。
一次次进出红区中,她并没有发现自己已经怀孕,最忙的那天是大年初一,却突然出现流产的征兆。
“其实那时候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也没有把怀孕的事儿和同事说。每个人都在为了病人抢时间,我既要保障病人的有序救治,也要保障我们医护同事的安全。”
怀孕的她继续坚守着岗位,迅速制定隔离病区的病房管理制度、工作流程,确保工作的有序开展;一天之内改造十个病区,安排人力、安排物资;每天工作电话至少要接到凌晨四五点,确保大小事情全部安排到位。
庆幸的是,在那么高强度的工作下,余利娜的宝宝也继承了妈妈的坚强意志,奇迹般地成功诞生。
今年的8月10日,是宝宝的1岁生日,但又再次站到防疫一线的她已经很多天没有回过家了。
▲凌晨的相互鼓励
错过了孩子的1岁生日,她心中也有遗憾和愧疚,但当应战德尔塔病毒号角吹响,刻不容缓的披甲上阵是所有医护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相信无论是谁,都会做出和我一样的选择,希望明年疫情不再,我再和他一起过往后余生每一个生日。”
其实哪有什么“英雄”、“天使”,她们不过是一群穿上白衣的普通人,学着前辈的样子,从病魔手里抢人。
变异德尔塔毒株来袭,余利娜与医院00多名医护人员一起,顶着40度的高温全副武装,仅用几天的时间就完成了17万人次的核酸采集任务。
吾以吾汗浸衣
再一次高筑防护长城
柔肩担重任,守护城中人
这就是一名普通白衣天使最赤诚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