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德市全方位结对帮扶黔东南州岑巩县
“在建德这边工作生活都挺不错的,每个月多劳多得到手有-元。”雷定锐是建德中策橡胶有限公司招纳的首批贵州省黔东南州岑巩县籍务工人员,他是通过两地的劳务联络站来到这里务工的。在岑巩县,一批像中策橡胶这样优质的建德企业建立了固定的贫困劳动力就业基地,形成了以劳务联络站为抓手,以劳务输出提升就业质量为中心的工作机制,累计提供就业岗位余个,为建德引进黔东南州员工人,其中岑巩籍员工27人。
作为对口帮扶协作城市,建德市和岑巩县两地政府牢牢把握工作重点,以脱贫致富为总目标,充分发挥两地各部门、各机构作用。“我想来学习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方面的经验。”90后岑巩县干部吴培勇来到建德挂职,根据职能对口被分配到了建德市交通运输局。同时,建德也选派了一大批年轻干部和医疗等方面专业技术骨干到岑巩县开展长期挂职帮扶工作。
除了劳务对接、干部选派、专业人才帮扶,“今年上半年,我们还组织了草莓、茶叶、蚕桑、家禽等两批次种植养殖企业(大户)和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前往岑巩县进行实地考察。”建德市旅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尽管相隔千里,但两地的资源和物产相似,专业人员从岑巩带回了土壤用于适种性和成分检验,还促成了蚕桑种养技术培训初步合作意向,不久岑巩县技术人员就将分批来建德学习蚕桑种养技术。
未来三年,建德市还将继续引导和鼓励建德企业到岑巩县设立劳务基地,开展联合办学、“订单式”办学等模式转移劳动力;同时计划帮助吸引6家以上农业企业、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到岑巩县投资兴业;帮助岑巩县建立1个农产品加工园、1个碳酸钙产业集聚园、1个中小企业集聚园;规划建设“岑品中心”,打通“岑货入建”通道,推动“岑货出山”。
(詹聪颖陈迁李牡娇)——摘自《杭州日报》
岑巩“银政合作”为中小企业引来源头“活水”
“感谢金融部门的贷款扶持,激发了我们企业的活力。”近日,岑巩县新雨林服饰公司通过恒瑞公司融资平台,获得50万元的融资贷款后,上半年实现年创产值万元,企业法人吴明斌感激地说。
像岑巩县雨林服饰公司一样,在恒瑞公司的投资帮扶下,贵州省兴隆碳素有限公司投资万元,让企业得到快速发展。
加大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力度和支持,有利于中小企业突破发展瓶颈,助力其发展壮大。近年来,岑巩县经开区、县金融办、工信局等部门联合,召开与金融机构、重点企业项目融资对接会,建立政银企合作机制,各企业要根据银行信贷政策、投向、金融产品有针对性的对接信贷业务,扩大融资规模;企业要加强自身内部建设,完善企业法人制度,落实抵押担保,积极促成申贷;各金融机构要创新金融产品,提高服务中小微企业的意识和质量;政府高度重视中小微企业发展,积极搭建政银企平台,帮扶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
同时,岑巩县还出台了扶持工业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对规模以上企业实行县级领导挂点帮扶制度,制定一企一策融资,建设政银企合作渠道,搭建政府、银行与民营企业之间的桥梁,为金融机构和企业搭建对接交流平台,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不断防范系统性风险、降低融资成本,引导各金融机构积极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支持企业实现逆势发展,积极为中小企业引来源头“活水”。
上半年,岑巩县搭建“银企合作”融资平台,为企业排忧解难,采取“贵园信贷通”“银政合作”“委托贷款”等模式,协助兴隆碳素、新雨林服饰、伟力达电子、丛源电子、泓耀新型材料、鹏达木艺等10余家企业获得贷款融资万元,为培育中小企业经济实体健康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张能秋)——摘自《劳动时报》
岑巩县召开民族宗教工作联席会议
近日,岑巩县召开民族宗教工作联席会议。
会议指出,各级各部门要准确把握当前民族宗教工作的形势与任务,切实加强对民族宗教工作的领导,扎实抓好重点工作,进一步提升民族宗教工作水平。要高度重视,积极作为,左右联动,切实把民族宗教工作做好、做实。
会议要求,各级各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民族宗教工作思想,凝聚民族团结进步、宗教和谐稳定的磅礴力量。要坚决夺取民族地区村脱贫攻坚全胜,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物质基础。要积极推进民族文化繁荣发展,构建民族进步的精神家园。要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要加强和改进党对民族宗教工作的领导,切实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全社会通力合作的民族宗教工作格局。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积极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宗教和谐示范创建工作,不断提升民族宗教工作覆盖面、影响力、感召力,持续巩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民生持续改善、民族团结、宗教和谐的良好局面,推动民族宗教事业取得丰硕成果。
(钱冬楠)——摘自《贵州民族报》
岑巩县:
“补植复绿”让亩荒山披绿装
今年来,岑巩县认真开展生态环境专项行动,健全完善“补植复绿”司法救济制度,加大对生态环境的司法保护力度,共责令犯罪嫌疑人签订生态补偿协议书7份,落实补植复绿.89亩。
为深化环保执法监督,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岑巩县检察院牵头与县法院、林业局、森林公安局配合,制定出台了《岑巩县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案件生态补偿机制》,将涉林行政处罚案件和刑事案件造成的损失一并纳入补植复绿范围,由林业部门进行规划,在思阳、天马、平庄三镇国营林场建立3个补植复绿基地。在办理破坏生态环境犯罪案件过程中,通过严厉要求犯罪嫌疑人停止侵害、恢复原状、赔偿损失等方式,降低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损害程度,明确生态补偿协议,既打击了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又推进了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
今年来,岑巩县查处森林刑事案件21件,检察机关共发送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公益诉讼前置程序检察建议3件;监督公安机关撤案1件1人;办理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刑事公诉案件12件15人。通过生态补偿机制开展“补植复绿”,让.89亩荒山披上绿装。
(张能秋)——摘自《黔东南日报》
(杨政权)——摘自《贵州档案》年第3期
(彭圆兰)——摘自《理论与当代》年第7期
(封琼杨元彬)——《理论与当代》年第7期
主管:中共岑巩县委宣传部
主办:岑巩县新闻中心岑巩县网信办
总策划:陈永祥
总监制:周仁维
执行总监:杨政权
编审:徐学练
编辑:高传强
请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