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北部的那曲市,海拔米,一位来自河南省潢川县上油岗乡的梁金喜老人,正在把刚收的废品整理好装上车。由于高原缺氧,老人干一会儿就要停下来大口地喘着气。“我早上出来时会带着一壶水和几块馍,有人卖废品我就收,沿路还能捡不少废品,中午吃点干粮喝点水休息一会儿,这样能节省不少时间还能多挣点儿钱。”老人说,他每个月靠捡废品可以挣到元左右,除了留出吃饭钱,其余的他一分钱都不舍得花,背后原因让人心疼。
梁金喜含泪说出原因,他的孙女粱梓彤目医院等钱救命,他不敢懈怠。老人说,医院检查出胆结石、静脉曲张等好几样疾病,医生建议不能继续干重活,可是如今为了给孙女挣救命钱,60多岁的梁金喜远离家乡去千里之外的高原舍命“淘金”,只为能让孙女活下去多一份希望。
老人的孙女叫梁梓彤,今年3岁10个月,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小姑娘。平时里她喜欢唱歌、跳舞,孩子也成了全家人的开心果。梓彤的爸爸梁浩在外地打工,妈妈赵冬静则在家照顾老人和孩子,虽然家庭不富裕,但一家人过得幸福温馨。“梓彤爷爷很宠爱她,她也和爷爷最亲,尽管家里条件差,只要是梓彤想要的,爷爷都会想办法满足孩子。”妈妈赵冬静说。
今年1月份,小梓彤出现反复发烧,当时家人以为是感冒引起,就带孩子在当地诊所输液。可是三天过去,梓彤还是没有好转。随即家人迅医院检查治疗,血常规检查后发现,梓彤白细胞异常,医生建议家人医院做进一步检查确诊,一家人顿时感到情况不妙。
赵冬静夫妻俩带着梓医院挂急诊后入院,梓彤骨穿检查结果显示肿瘤细胞占比18.2%,高度疑似“髓系白血病”。医生说,还需要结合融合基因、染色体进一步检查确诊。赵冬静夫妻带着梓彤去天津血液病研究所做基因检测,他们煎熬的等待检查结果,希望有奇迹出现。可是,孩子最终还是被确诊为:急性髓系白血病m2。
得知孙女确诊,梁金喜老人失声痛哭:“孙女和我最亲,老伴身体不好,孙女我带的多,她很乖。老天来夺孩子的命,也是要了我的命啊!”梁金喜说,他的老伴马建平患有腰间盘突出,犯病时疼的厉害,前些年做了手术,花了2万多元,今年又查出来患有冠心病,基本失去了劳动能力。看着儿子为孙女的治疗费着急,老两口一直想给孙女凑点钱看病,无奈家里已经掏空。
梁金喜听村里人说,这几年去西藏旅游的人多,在那里捡废品能挣到钱,老人就萌生了去西藏给孙女挣救命钱的想法。老伴知道后反对他去,害怕高原反应让梁金喜身体受不了,梁金喜对老伴说:“我不拼命,孙女就没有命,我拼命,孙女起码能多点机会活下去。”
医院经过输血红蛋白、血小板和各项化疗前检查后,开始进行第一个疗程的化疗。刚开始几天由于药量小,孩子的化疗反应还不是很大。紧接着,化疗带来的副作用就显现出来,梓彤开始哭闹,吃什么吐什么,头发大把大把地掉。小梓彤伤心地问妈妈:“为什么我的头发都掉了?我不想要光头,光头就不能当公主了。”妈妈看着天真的孩子,只能背过身去偷偷地抹眼泪。
在第二个疗结束后的骨髓抑制期,由于梓彤细胞低又出现细菌感染、败血症,导致持续高烧。梓彤的嘴上全是血泡,不吃也不喝,每天靠打营养药维持。烧的迷迷糊糊的梓彤只让妈妈抱,赵冬静守着梓彤寸步不敢离开。
“抱着梓彤我不敢松开,我真的害怕一松开女儿就走了,看着女儿这么难受,我心如刀绞,却不知道如何才能救她。”赵冬静万分揪心地说到。梓彤出现的感染,治疗费用又多花了7万多,东拼西凑的救命钱,没有想到才到第二个疗程就坚持不下去了。
梓彤病情稳定的时候,她会把心爱的布娃娃拿出来,模仿护士的样子给布娃娃打针:“你要听话,打针不能哭,病好了头发就长出来了,我妈妈就不会伤心了,爷爷也会回来了。”看着乖巧的女儿赵冬静的眼圈红了,她感觉特别心酸和内疚:“我没有照顾好孩子,也对不起家里的老人。”由于害怕孩子再一次感染,女儿熟睡后,赵冬静会把梓彤换下来的衣服洗了一遍又一遍,玩具擦了又擦。
“髓系白血病,不像别的白血病,孩子每一个疗程都可能要命,现在只有骨髓移植才能救孩子的命,有一线希望我们也不想放弃。”赵冬静说,梓彤的主治医生告诉他们,梓彤接下来还需要几个大剂量的化疗,待符合移植条件后,进入移植程序,梓彤的治愈希望还是很大,只是骨髓移植加上化疗及抗排异费用至少要50万以上。即使梓彤爷爷和爸爸拼命挣钱,可是面对高额的治疗费用,也只是杯水车薪。孩子何去何从,成了一家人内心无法提及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