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患过“结石”的人基本都知道,
日常生活中饮食、作息、运动等不注意,
就会出现剧痛甚至疼到在地上打滚,
从疼痛分级上来说,结石疼痛属于11级的内脏痛,仅次于12级的分娩。
四川安县一名女子,医院就医,竟硬扛了5天的结石痛!
8年前就发现胆结石不重视拖到疫情期间剧烈发作
自新冠疫情出现后,为了防控感染,全国人民均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家住四川安县的陈女士也是如此,憋在家一个多月没出门。
3月初的一天,陈女士因胆结石引起的急性胆绞痛躺在床上满头大汗、痛苦呻吟,家人在一旁急得直跺脚。
其实这不是陈女士的胆结石第一次发作,8年前,陈女士已查出患有胆囊结石,但她并未重视。此后每当她发生胆绞痛时,总是选择吃药和输液把“不安分”的胆囊结石“镇压”住,但这一次的疼痛让陈女士明显感到有点“扛不住”了。
“早不发晚不发,为什么偏偏这个时候发作了呢?医院不安全吧?”陈女士和家人非常焦虑。医院,陈女士心想我忍一忍,也许就不痛了吧,这一忍,就是5天。
网络诊室了解保胆取石
从四川到昆明求医
陈女士痛苦得让家人实在看不下去,在网络诊医院的肝胆专家求助,该院成熟的保胆取石技术给了他们很大的惊喜。
在医院在疫情期间持续接诊,为确保结石患者安全就诊,院内已积极做好全面消毒防疫工作,且不开设发热门诊后,陈女士一家总算是放下心来。暂时吃了镇痛药稍微有所缓解的陈女士,便与家人踏上了从四川前往云南的求医之路。
医院后,陈女医院疫情防控工作的严谨细致和有条不紊。入院立即进行“体温测量、手消毒、佩戴口罩”、询问是否有武汉和新冠患者、社区接触史等等,并详细登记备案。在严格的防疫筛查后,陈女士终于医院肝胆外科专家陈宏主任。
陈女士高兴的向陈主任表示:“我以前想过手术,但是听到医生说要切除胆囊,我一下子就打了‘退堂鼓’,一直拖到现在。还好知道了你们这里可以保住我的胆囊,再远我都要来,而且疫情期间你们的防控工作也做得这么好,工作人员定时消毒,我们没啥子不放心的了。”
陈宏主任很快为陈女士安排了全面的检查,确认陈女士的胆囊功能良好,符合保胆取石的手术指征。隔日,医院肝胆外科专家陈宏主任、李英灿主任联手,为她进行了三镜联合微创保胆取石术,取出了结石,成功保住了胆囊。
因为保胆取石手术是微创技术,陈女士恢复很快,顺利出院返回四川。
胆结石不要盲目拖延少吃油腻多运动
从春节开始,受疫情影响,大家长时间待在家中,严重缺乏运动,再加上饮食油腻、作息也不规律,或多或少都出现了一些健康问题。有一部分人甚至因此患上了胆囊结石,而原本就患有胆囊结石的患者更是频发胆绞痛。
为避免胆囊结石患者在疫情期间求医无门,医院为了减少人员聚集,避免交叉感染,多措并举保障患者安全就医,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陈宏主任建议,疫情期间若是出现胆结石的症状,可放心来院就诊,尽早进行保胆取石手术,切不可盲目拖延,避免酿成严重后果。
这段特殊的时间里,大家减少了出门和运动,由于戴着口罩不方便喝水,水也普遍减少了,宅在家里吃的相对也比较多,大鱼大肉更是少不了,再次提醒大家,抗疫艰难,也别忘了多喝热水,少吃油腻,动动胳膊腿!
声明:本文图文资料均采集于医院,仅作真实案例学习、交流使用。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资料,版权均属医院所有。请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