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国之大师缅怀恩师中国肝胆外科之父

吴孟超这个名字

或许你并不熟悉

但在中国医学界,尤其是肝脏外科领域

吴孟超这个名字如雷贯耳、无人不晓

他从医78年

拯救了超过多名患者的生命

退休前每周至少3台手术

97岁依然奋战在无影灯下

为祖国健康工作70多年

在他身上有了双重含义

他是医生

亦是战士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他带领同伴完成了我国第一例肝脏外科手术

为新中国开创肝胆外科奠定了基础

使我国肝癌手术成功率

从不到50%提高到90%以上

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

去年的今天

前后15分钟,共和国痛失两位国之脊梁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

和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士

举国哀痛

吴孟超院士

医院全体医务人员

有着特殊而深刻的情结:

我们敬爱的名誉院长陈训如将军

是吴孟超院士的第一位研究生

草长莺飞,又一年5月22日到来

今天,我们和陈训如将军一同

追忆国之大师、缅怀吴孟超院士仙逝一周年

忆与恩师相处的似水年华

“我是年考上的研究生,当时几十个人报名,最后就录取了两个。”

回忆起恩师,吴孟超院士培养的第一位研究生,医院名誉院长陈训如将军的声音有些哽咽。

“吴老是我心中永远的导师,永远学习的榜样。我曾与吴老做过基础研究,与老师一起上手术台,老师非常亲切,善于批评学生,但让人心服口服,我十分佩服恩师的医术。”

△陈训如将军写给老师的寄语

谈及自己在吴老门下求学三年的经历,陈训如将军说,他对学生的要求非常严格,尽管当时的实验条件非常简陋,但也绝不允许半点马虎。“我们做实验得出的数据,吴老都要一个个看过去。有一次,他指出其中一个数据不对,我还不大服气,最后拿显微镜一看,确实不对。”

“吴老对我们的学业要求非常严格,但在生活上对我们非常关心。”陈训如将军说,“当时条件艰苦,我们都是穷学生,吴老经常喊我们到家里去吃饭,给了我们很多关照。”

陈训如将军还回忆道:“吴老非常亲切,非常关心学生,但他也非常善于批评人,但有时你不得不佩服他说的是正确的。特别是有一次做手术,他切了左肝叶又切了右肝叶,我们都说他胆子真大,技术高超。”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除了高超的医术外,让陈训如将军印象深刻的还有吴老对病人的关心爱护。“他对病人非常关心,从小细节来说,病人躺在床上,他会亲手把病人的鞋子放到床边,让病人下床方便。”

正是这份仁心和严格,吴老为中国培养了许多肝胆外科领域的顶尖人才。

毕业后,陈训如将军被外科界誉为“吴孟超带出来的,在手术上可以与他难分伯仲的学生”。

他成为了全国肝胆外科泰斗、我国胆道外科领军人之一、第三军医大学和昆明医学院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生副导师、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腹腔镜-内镜外科学组委员、成都军区卫生系列高评委委员、云南省胆石症学会副组长,曾担医院肝胆外科中心主任,做了一辈子医生,披肝沥胆,治病救人。

更难能可贵的是,陈训如将军蒙受恩师教诲,敢为天下先,面对学术变革绝不默守陈规。

在二十几年前,保胆取石手术受到质疑时,陈训如将军坚定的站在“保胆”阵营,时至今日,依然是云南保胆取石的“一面旗帜”。

“作为一名肝胆外科医生,我切了几十年的胆囊。随着医学的时代更迭,揭示了胆囊的重要功能,也改变了传统的切胆手术。现在的胆结石手术不再是单纯的把胆囊‘一切了之’,更需要重视胆囊的宝贵作用,保障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医院一直秉承的保胆取石、保护器官功能的理念与我个人的研究方向不谋而合,从年开始担任名誉院长,再到加盟结石特需门诊,我愿意把我的余热与这些志同道合的专家一起,珍视患者、保护胆囊、并肩而行!”陈训如将军表示。

在恩师的影响下,81岁高龄的他,依然在每周三上午坐诊医院特需门诊。

忆恩师许党报国丰功伟绩

“时间很快,一年很短,短到感觉像是做了一场梦,可醒来后,事实提醒着我们,吴老真的永远离开了我们。”陈训如将军感叹道。

吴老是很多医学生的偶像,行医78载,始终行走在肝胆外科的风口浪尖,信仰的力量一直激励着他,催他奋进,去攀登一座又一座医学高峰。

上世纪50年代初,国内肝癌防治领域一片空白,只是一名普通外科医生的吴孟超,勇敢地向肝脏外科领域进军。

经过成千上万次解剖实验,年,吴老带领的“三人小组”首次提出肝脏结构“五叶四段”解剖理论,中国医生从此找到了打开肝脏禁区的“钥匙”。

年,吴老主刀完成我国第一例肝脏肿瘤切除手术,实现了中国外科这一领域零的突破,建立“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的肝脏止血技术,成功施行了以中肝叶切除为代表的一系列标志性手术……几年时间,就将中国的肝脏外科提升至世界水平,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随后几十年间,吴老一手拿着手术刀,一手推进基础科研,不仅建立了我国肝脏外科的学科体系,还在年近九旬时牵头成立国家肝癌科学中心。正是因为吴老对肝癌科学研究规律的尊重和高瞻远瞩,促使了一大批科研成果的诞生。

年,吴孟超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身边众人都为他高兴,他却将国家和军队奖励的万元全部捐出,又联合6位知名院士向国务院提交了“集成式研究乙型肝炎、肝癌的发病机理与防治”的建议案。时至今日,由这个建议案促成建设的国家肝癌科学中心已屹立在上海安亭,成为世界最大的肝癌研究和防治基地。

年5月,我国将号小行星命名为“吴孟超星”。

在同行眼中,吴老是一个“工作狂”,因为他不像其他人,按时退休,颐养天年;而是九十多岁的高龄,依然保持着每周出门诊,每年一百余台手术的惊人工作量,他说,“如果有一天倒在了手术台上,那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吴老实施了一万六千余例肝癌手术,早期肝癌病人的术后五年生存率达到百分之七十以上,无数病人因为他而摆脱了生命的绝境。

最令人感动的是,吴老虽技冠医界,名播四方,但吴老仍然葆有最质朴美好的人性,善良而充满爱心。吴老常说:“一个人找到和建立正确的信仰不容易,用行动去捍卫自己的信仰更是一辈子的事。”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吴孟超院士被评为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颁奖词上这样写道:

“60年前,吴孟超搭建了第一张手术台

到今天也没有离开

手中一把刀,游刃肝胆,依然精准

心中一团火,守着誓言,从未熄灭

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马

要把病人一个一个驮过河”

这位把病人一个个驮过河的大医

去到了河的另一岸

化作天上的星辰

但他曾经铺好的平台

正在让后来者继续往前奋进!




转载请注明:http://www.mfmoc.com/wadwh/1476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