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是怎么来的?
地质学家说,是岩浆转变来的。
神话传说中,是望夫的涂山氏女望出来的。
医生说,也可能是你吃出来的……
这当然不是开玩笑。医生所说的石头,实际上是指人体内的结石。如果你不注意科学饮食,就很有可能把结石一点一点“吃”出来。
人体最常见的三种结石
1.胆结石
根据发病部位可以分为胆囊结石和胆管结石。胆囊结石有胆绞痛和急性胆囊炎症状,胆管结石则常伴有腹痛、黄疸、发热。
2.泌尿系结石
根据结石所在部位的不同,可以分为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尿道结石。典型症状为腰腹部绞痛、血尿,或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泌尿系统梗阻和感染的症状。
3.胃结石
多因食入的某种动植物成分、毛发或某些矿物质在胃内无法消化、凝结成块而成。多数患者有上腹不适、胀满、恶心或疼痛感等症状。
结石是怎样一种痛?
有过切身体会的人这样描述:
能和女人生孩子的疼痛媲美的大概只有肾结石了,“光看到这三个字我都吓一激灵”。
“就好像一把烧到发红的小刀在你的尿道里划来划去。”
“痛到想阉了自己。”
“靠自己排出肾结石后,失恋的痛又算得了什么呢?”
不想得结石,就别这么做!
酷爱甜食
糖摄入过量,会加快胆固醇的积累,造成胆汁内胆固醇、胆汁酸、卵磷脂三者之间的比例失调,而过多的胆固醇又可以形成胆固醇结石。而且,糖过多还会转化为脂肪,促进人体发胖,进而引起胆固醇分泌增加,促使胆结石的发生。
爱吃“大油”
高嘌呤饮食,如海鲜、猪肝、猪肾等动物内脏,以及各种肉汤、猪肉、牛肉等,均含有较多的嘌呤成分。而嘌呤进入体内后要进行新陈代谢,其最终产物是尿酸。尿中尿酸排出过多就可以形成尿酸结石。
当纯食草动物
别以为吃得太素就不会得胆结石。低脂肪会影响机体对营养的吸收,造成胆汁缺乏及营养不良,引起胆结石。当维生素E和维生素A缺乏时,也可能影响胆固醇代谢而导致结石形成。
过量吃高草酸食物
已经知道泌尿结石有32种成分,最常见的成分为草酸钙。日常生活中如菠菜、甜菜、土豆、竹笋等食物长期吃太多,可造成体内草酸盐累积,导致草酸钙结石的发生。正确吃富含草酸的食物就是吃前焯一下水。
不爱喝水
肾脏最重要的是负责调解人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在进行这些功能的时候,需要足够的水分来进行辅助。如果缺水,就会对代谢造成影响,时间一长,就容易结石。
过度补钙
一般来讲,食品中特别是牛奶里的钙容易被人体所吸收,而添加的钙往往不易被吸收,过多补充,就会造成钙的沉淀。人体无法吸收的钙质就会与草酸发生反应,形成结石。
过度减肥
减肥的人限制饮食,只摄入低热量食物,胆囊收缩功能减弱,胆汁中的胆盐明显增加,黏液浓缩,钙类增加,容易形成胆结石。尤其是快速减肥的2~4个月内,约有四分之一的减肥者会发生胆结石。
饭后喝茶
饭后喝茶有可能增加患结石的风险,“茶叶中含有鞣酸和茶碱,这两种物质都会影响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如果吃的食物当中含有金属元素,如铁、镁等,鞣酸还有可能与它们发生反应,时间一长就可能形成结石。
吃完宵夜就睡
很多年轻人喜欢熬夜,吃过夜宵后马上就回家睡觉,餐后产生的尿液就会全部潴留在尿路中,不能及时排出体外。这样,尿路中尿液的钙含量不断增加,就会形成尿结石。
那么如何预防结石呢?其实,预防结石主要在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所以,需要做到以下五点:
1.不要大吃大喝。因为这些高蛋白、高糖和高脂肪饮食会增加形成结石的风险,平时应多吃些粗粮和素食。对于草酸盐结石患者来说,即使疾病已治好,为了预防结石复发,也应避免吃一些含草酸较高的食物,如菠菜、香菇、土豆、栗子、浓红茶、咖啡、巧克力、西红柿、草莓、柿子、杨梅等。如果是尿酸盐的患者,应注意尽量少吃含尿酸较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海产品、红茶、咖啡、巧克力和花生等。
2.多喝水。水能稀释尿液,提高水分的摄取量,能防止高浓度的盐类及矿物质聚积成结石。
3.多活动。应多到户外走走或多做些运动,这样有助于钙质流向它所在的骨头。
4.注意蛋白质的摄取。肾结石与蛋白质的摄取量有直接关联。蛋白质容易使尿液里出现尿酸钙及磷,导致结石的形成。如果曾有尿酸过多或胱胺酸结石的病史,应注意每日摄入的高蛋白食物不超过g。
5.少吃盐。如果患有钙结石,应减少盐的摄取量。
图文源于网络,版权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