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艾灸治疗调摄胆结石的操作方法

现代许多人不吃早餐,而长期不吃早餐会使胆汁浓度增加,有利于细菌繁殖,容易促进胆结石的形成。如果坚持吃早餐,可促进部分胆汁流出,降低一夜所贮存胆汁的黏稠度,降低患胆结石的危险。

有些人运动和体力劳动少,天长日久其胆囊肌的收缩力必然下降,胆汁排空延迟,容易造成胆汁淤积,胆固醇结晶析出,为形成胆结石创造了条件。平时爱吃高脂肪、高糖类、高胆固醇的饮品或零食,而肥胖是患胆结石的重要基础。当人呈一种蜷曲体位时,腹腔内压增大,胃肠道蠕动受限,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胆汁排泄,饭后久坐影响胆汁酸的重吸收,致胆汁中胆固醇与胆汁酸比例失调,胆固醇易沉积下来。

临床表现

(1)患者年龄较胆囊结石患者为轻,部分病人与肝内胆管先天的异常有关。患者常自幼年即有腹痛、发冷、发热、黄疸反复发作的病史。

(2)肝功能有损害,而胆囊功能可能正常。反复发作期可出现多种肝功能异常,间歇期碱性磷酸酶上升;久病不愈可致肝叶分段发生萎缩和肝纤维化。

(3)腹痛、黄疸、发热是主症,但很少发生典型的剧烈的绞痛。

(4)并发症多且较严重。较常见的有化脓性肝内胆管炎、肝脓肿、胆道出血等。

(5)胆造影可显示肝内胆管扩张而无肝外胆管扩张,肝管内有小透亮。

胆结石为什么会痛?

大家都知道,我们的胆囊是位于肝脏的下方,肝脏天天约产生ml胆汁,除少量胆汁直接流入十二指肠外,绝大部分胆汁会浓缩10-20倍后,贮存于胆囊中。当我们吃了脂肪类的食物后,进入十二指肠时,能刺激肠粘膜开释出一种“缩胆囊素”的物质,促使胆囊收缩,将胆汁从胆囊管挤入胆总管,进入十二指肠内,帮助食品的消化吸取。

我们的胆囊的形状像梨子,平时站着或坐着的时候,结石是悬在那里的,不会有什么不舒服。在我们平卧时,胆囊就像一个横卧的梨子,这时胆囊里的结石也会发生变化位置,轻易转动滑进胆囊的出口处,并卡在这些狭小的地方。

这个时候,由于胆石的“挡关”,胆汁就流不出来了,胆囊内的压力就会不断升高,同时促使胆囊发生一次次收缩,企图将胆石排出,病人就感到绞痛。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胆绞痛的发作都是在晚上的原因,很多人有在晚上吃了太多的油腻食品或者吃的太饱,加上晚上睡觉人是躺着的,很容易就会加重症状。

艾灸可以标本兼治

艾灸相应的穴位能够改变人体内在环境,排除血液内产生结石的有毒物质,去除其产生结石的物质基础,较大的结石能使之溶化,破碎变小排出体外,清除内毒素后,由于净化了机内环境,从而防止结石复发。

中医认为,胆结石、胆囊炎属“胁痛”、“黄疸”等范畴,是因情志不畅,过食肥甘油腻等导致肝气不舒,脾失健运,湿热内生,热煎胆汁,凝结成石;石阻胆道,遂生诸证。治疗当以清利肝胆、疏肝行气、调理气机为治。

艾灸治疗胆结石是通过局部给药,药力直达病灶,有效缓解胆结石的腹痛腹胀、呕吐及恶心等症状,逐渐将结石溶碎并排出,艾灸治胆结石能全面调理气血平衡,标本兼治,有效治愈让胆结石不再复发。今天小编就介绍几个治疗胆结石很有效的中医穴位,对于症状不是很严重,结石小于2CM的朋友不妨可以试试艾灸穴位来调理。

1

丘墟穴:胆经原穴

丘墟穴在足外踝的前下方,是足少阳胆经的原穴,在临床上,原穴有祛邪和扶正补虚的功能。取用原穴能使三焦原气通达,从而激发原气,调动体内的正气以抗御病邪,临床主要用来治疗五脏的病变。是调理胆结石的首选穴位。

2

光明穴:胆经络穴

光明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5寸,是足少阳胆经的络穴,有平衡人体左右气血的作用,因络穴有联系、调节、平衡人体左右气血的作用,因此,凡人体左右间出现的所有不平衡、不协调病理状态,皆可用其相应的络穴治疗。因此,光明穴也是治疗胆结石的重要穴位。

3

外丘穴:胆经郄穴

外丘穴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7寸,是胆经的郄穴,大家都知道,郄穴多用于治疗急性症。胆结石引起的急性胆囊炎、胆疼痛是时,我们按揉或者艾灸外丘穴可以得到很好的缓解。

4

胆俞穴:散胆腑之热

胆俞穴具有清热利湿、疏肝利胆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胆经疾病。所谓肝胆相照,配合阳陵泉治疗胆道疾病效果更好。

5

日月穴:疏肝利胆

日月穴为胆之募穴,胆俞穴为其背俞穴,二穴相配为俞募配穴法,能疏理肝胆气机以助排石,有效治疗胆石症。

6

期门穴:疏肝理气

肝的气血在期门穴汇集,胆的气血在日月穴汇集。胆和肝的关系,就像日月的关系一样,是从属的。而日月穴相对于期门穴来讲,也是一个从属关系。肝好了,胆自然也会很健康。因此艾灸期门对于胆囊也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7

阳陵泉穴:清泻胆热

阴阳两泉合并清除胆结石。阳陵泉穴有一个很大的作用就是治疗胆结石。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胆结石虽说是胆的疾病,但肝胆相表里,胆汁的分泌有赖于肝藏血的功能发挥正常。如果肝功能异常的话,胆汁的分泌就会出现故障,而引发的疾病当中就有胆结石。

8

胆囊穴:经外奇穴

胆囊穴是个经外奇穴,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直下2寸。胆囊穴就是专门针对胆囊的疾病。什么胆囊炎、胆结石、胆息肉长期艾灸都有效果。

9

中脘穴:强壮肝胆

重灸中脘穴,可以补虚祛寒,强壮肝胆脾胃和肾的功能。艾灸中脘穴可以健脾祛湿,补充身体的元阳。这是治本。同时配合灸局部疼痛点。这是治标。

10

至阳穴:腹痛黄疸

至阳穴位于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胆堵住了,病人全身发黄取至阳。第七椎下的至阳穴,血会膈俞的地方,正好在肝脏的后面,这是最有名治黄的穴道。至阳穴配伍日月穴一起按揉或艾灸,必要时配合其他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地缓解或治疗黄疸、胸胁胀痛等肝胆疾病。

施灸时间:每日灸1~2次,每次灸10~20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赞赏

长按







































白癜风会传染吗
白癜风初期的图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fmoc.com/wazz/788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