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华侨报
汪先恩博士
胆病要治肝
有位三年前因结石切除胆囊的男性,医患都不理解为什么胆囊切除了但疼痛等症状依然存在,精密检查提示细肝管(肝脏内的胆管)新形成了泥沙样结石,无法手术,无奈求助于中药,服药一年而愈。胆病从肝治疗是中医的概念,临床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其实生活习惯病很多是肝的问题,有“病皆起于肝”的说法,可以说胆病本质上大部分是肝病。
胆系起源于肝,也可以说是肝的一部分。两个相邻的肝细胞便形成很细的胆管,叫毛细胆管,逐级汇入小叶间胆管、区域胆管、左右肝管、肝脏外总肝管、胆囊管、总胆管,总胆管的下端与胰管合流,开口于十二指肠。总胆管出口段在胰脏,因此这个地方的胆病如结石或肿瘤会引发胰腺炎。可见胆系组织大部分在肝内,胆囊不过是肝脏胆汁通往肠道路上的临时仓库或驿站。
胆汁是肝细胞分泌物。肝脏把一些认为比较好的东西,送入血液系统,把一些多余的物质或废物甚至有毒的物质排入胆管,其中多数随大便排出体外。胆汁就是胆色素、胆盐、胆固醇、卵磷脂、脂肪酸、无机盐等的水溶液,往往还有少量内毒素。其中胆红素是衰老红细胞的处理产物。
胆汁虽是排泄物,但对脂肪的消化起重要重用。油不溶于水,但胆盐能使之形成水溶性复合物,于是脂肪及脂溶性维生素A、D、E、K)能被吸收。胆盐是肝脏分泌的胆汁酸与甘氨酸或牛磺酸结合盐。
胆病反映肝的问题。肝脏有问题时分泌有问题的胆汁。病态胆汁容易形成病变,胆囊常见病:胆汁结晶如胆结石;炎症及异常增生,如胆囊炎、胆囊腺肌瘤、息肉、胆囊癌等。这些看似孤立的病往往与肝脏乃至全身体质有关。
规则饮食有利胆囊排放。马、鹿、白大鼠和鸽等动物没有胆囊,其肝脏分泌的胆汁不经储存直接入流肠道。有胆囊的动物能高效的处理食物特别是含油脂的食物。人胆囊的收缩排泄胆汁受神经调节,但主要与饮食有关。
脂肪性食物进入小肠,便刺激肠粘膜内的Ⅰ内分泌细胞释放胆囊收缩素(CCK),而促使胆囊收缩和降低制约胆囊口奥迪氏括约肌的紧张性,从而引起胆汁排放。胆囊有浓缩胆汁的习性,油脂吃得不够或长时间不进食往往导致胆囊中胆汁不能及时排出而结晶。
胆囊切除了而胆组织还在。如果肝脏不调理好,致病的因素就可能作用于胆管,特别是肝脏内的胆管,问题就更麻烦。因此胆病从肝治的中医疗法,对于预防胆病的产生和复发非常有意义。手术用西医,调理用中医,比较合理。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