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名的由来丰富多样,蕴含着中国古代朴素的自然观和深厚的传统文化背景。
以产地命名
四川产的川连、川芎、川贝母;
福建产的建曲、建泽泻;
广东产的广藿香、广陈皮、广木香;
东北产的关防风、关黄柏;
河南产的“四大怀药”怀地黄、怀山药、怀牛膝、怀菊花;
以及著名的山东东阿阿胶。
以药物的生长形态而命名
像人参、佛手、金毛狗脊、丁香、马兜铃、两面针、七叶一枝花、八角莲、半边莲、木蝴蝶、白头翁等。
听着药名,脑海里就可浮现出这味中药的大致形态了。
以生长、采收时间命名
就像半夏,农历五月间成熟,恰巧是夏季过了一半。
夏枯草每到夏至即枯黄萎谢而得名。
忍冬藤因经冬不凋而得名。款冬花12月为盛产期,李时珍曰:“款者至也,至冬而花也。”故名。
冬青子因冬季采摘其成熟果实而得名。
冬虫夏草冬天是虫子,夏天从虫子里长出草来。
万年青四季长青。
还有些以药物特有气味命名
麝香、丁香、茴香、藿香、降香以香得名;
臭牡丹、臭茉莉、臭梧桐、黄花败酱草、鱼腥草、鸡屎藤以腥臭著称;
酸枣仁、甘草、苦参、细辛包含了酸甜苦辣四味。
以药物性能作用而命名
防风治诸风头痛;
泽泻可泽利水湿;
益母草善治妇科病;
千年健可祛风延年;
远志有益智安神强志之效;
骨碎补善补碎骨;
威灵仙则有“威言其性猛,灵仙言其效”;
王不留行有“性走而不住,虽有王命不能,留其行”之说。
以人的名字命名
宋武帝刘裕,小名寄奴,因发现刀枪箭药,一敷即愈,药唤“刘寄奴”。
何首乌,因顺州何田儿老来无子,服用此药后须发皆黑,老来得子,寿皆百余岁,故将此药取名“何首乌”。
徐长卿,时珍曰:“人名也,常以此药治邪病,人遂以名之。
以民间传说故事而命名
牵牛子传说是田野人服此药后病愈,牵牛酬谢而得名。
淫羊藿——陶弘景说:“西川北部有淫羊,一日百遍合,盖食此藿所致”,故名淫羊藿。
传说大禹治水成功后,将余粮抛弃在江边和山岗上,后来变成一种涩肠止泻、收敛止血的良药,所以人们称为“禹余粮”。
石榴别名安石榴:传说为汉.张骞出使西域后,从安石国带回,故取其名。
御米壳相传为唐王李世民,因服罂粟子而治好了自己的箭伤惊恐病,登基后亲封其为“御米”,其壳就成了“御米壳”。
以其功效而命名
杂草经过燃烧后附于锅底或烟囱内的烟灰,具有止血止泻的功效。
灶焚百草,故叫“百草霜”。
鸡内金是鸡肫皮的药名,能健脾胃、化结石,口服能提高消化能力。
牛黄是牛科动物黄牛的胆囊、胆管或肝管的结石,具有清心,豁痰,开窍,凉肝,息风,解毒的功效。
夜明砂则是蝙蝠的干燥粪便。能清热明目、散结消积,是治疗夜盲、白内障、角膜云翳的良药,故有其美名。
蚕砂家蚕的干燥粪便。能祛风湿、活血止痛。五灵脂是鼯鼠和飞鼠的干燥粪便。是活血散瘀止痛的良药,故获之佳名。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诗词、对联、谜语是传统文学艺术形式的代表。历代诗人、文豪、中医大师们巧妙地将中药药名融入诗词、对联、谜语、甚至短文中,熔知识性和艺术性于一体,既有典雅的文学欣赏性,又有广泛的群众实用性。
皮肤白癜风专家什么是白癜风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