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虎和村民一起学习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第一书记’真是来为村民办实事、做好事的啊!”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扎麻什乡夏塘村马玉秀老人在记者面前竖起大拇指。
这个被村民点赞的“第一书记”就是陶虎,年10月,他受组织选派从祁连县环境保护和林业局到扎麻什乡夏塘村担任“第一书记”。
履职三年半以来,他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严守纪律,扎实工作,带领团结村“两委”一班人克难奋进,得到了组织和群众的一致好评,如今夏塘村的经济发展成效显著。
登门入户访民情
陶虎从驻村的第一天起,便登门入户走访,摸实情,与村民拉家常、交朋友,听群众说真话、实话,甚至是气话、恼话。“只有听村民说才能摸清情况。”通过与村“两委”班子成员、部分党员、村民代表开展谈心活动,他找到了支部存在问题的症结和加强支部建设的良药,并在此基础上理清自己作为“第一书记”的工作思路。
上任后,陶虎第一时间组织村干部召开动员会,统一村干部思想,树立村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信心。和村干部一起讨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发展难题,确定今后的发展目标,以先急后缓的原则干成几件实事,赢得了群众的信任,激发了村民全面创业的热情。
同时,为尽快取得党员群众的信任、理解和支持,他和村“两委”班子向村民印发了“便民服务联系卡”,方便群众联系。“只有把村民当成亲人,把村民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才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们谋福利。”陶虎告诉记者。
从那以后,陶虎便开始走村串户详细了解夏塘村的自然环境、组织建设、经济发展、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计划生育等方方面面的情况。几个月时间,他通过不断努力,共识别评选出贫困群众47户人。他通过完善村“两委”会议和决策程序,推进村务、党务公开,使村各项工作进展迅速。
功夫不负有心人。陶虎了解到的情况为后面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紧紧围绕发展夏塘村经济这一中心,强化班子建设、基础建设、文化建设、民生建设,有效实施结对帮扶计划,帮助贫困户脱贫。
贴心书记受欢迎
他是贫困户的“贴心人”。夏塘村村民马玉秀,因胆结石病发需医院住院,陶虎得知情况后,立即开医院,并拿出元慰问马玉秀,事后还帮助马玉秀申请了临时救助金。
村民李长福,年迈无人照看,医院住院回村后因腿脚不便,无法报销医疗费用。陶虎得知后,第一时间前往李长福家中,将李长福所有的票据拿到手,亲自为老人办理了报销手续,并给老人申请了临时救助资金元。
村民马积清,因耳疾无法与他人沟通,陶书记主动帮助其办理残疾证并协调残联部门申请了助听器一部。
这一件件实事深深感动了村民们。“陶书记你又来看我了?”“陶书记,走,去家里吃口饭!”“你们天天这样跑,舍小家顾大家,我们都不知怎么感谢你!”村民的称赞声不绝于耳。
扶智扶志促发展
驻村帮扶不是简单地给钱给物,而要帮助村里理清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促其早日脱贫致富。陶虎深知扶贫要先扶智、扶志。
在平时的帮扶基础上,陶虎组织了祁连县环境保护和林业局机关干部与帮扶贫困户结对帮扶,在扶贫资金、项目和物资上给予帮扶。他一心扑在村民身上,帮助村里深挖贫穷原因,多方搜集致富信息,积极为村里发展出点子、找项目、引资金、送技术。
他认为,要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改变农村陋习和农民落后思维,引导村民文明向上;要改善基础设施,优化生产生活环境,还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养殖业和种植业,切实增加村民收入。
带着这些想法,他为夏塘村群众争取了投资.2万元的夏塘村黑河流域污水管网项目,解决了群众污水排放难的问题;争取村庄道路绿化苗圃等项目资金7万多元,美化了村庄;他还利用联点单位优势,把40名贫困群众全部纳入了林业和草原生态公益性岗位中,做到管护员全覆盖;组织协调新建了村党员活动室和村卫生室,多次组织群众参加篮球比赛、文艺表演等,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改变了夏塘村村民的精神面貌。
他带领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夏塘村是扎麻什乡富有地方特色的村庄,这里风景优美,土质肥沃,光照充足,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优势资源丰富。他抓住这一优势,积极与祁连县农机推广中心和省农科院联系,打造了80公顷的“夏塘村千亩青稞示范基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同时,发展藏羊养殖小区1处,藏羊养殖规模达余只,辐射带动农户余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7户人。如今,村集体经济空白的现状得到了改变,年,夏塘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6.43万元。
陶虎说,虽然这几年没有受到什么奖励,但只要听到群众的称赞,听到群众亲切地叫一声“陶书记”就知足了。千好万好不如群众的口碑好,只要农村需要、群众需要,他会义无反顾,选择留下来,直到夏塘村脱贫致富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