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时常有读者发来反馈,有的提问题,有的提供选题,有投稿,也有讲述自己旅行中故事的。读者和我们一路并肩,探索广阔世界。今天汇编一些读者发来的故事,把他们放在一起,是因为他们都讲了旅行和基因。今年年初,《中国国家地理》联合水母基因,推出了“生命图志”基因检测套装,这些读者都是“生命图志”的用户,他们都发现了,基因和旅行的关联。
01
摄影/徐征泽
看《中国国家地理》,不仅有助于我探索世界,还引导我探索自己。我上个月买了“生命图志”,第一次打开自己的基因,真是大开眼界。我是个旅行控,但比较懒散,出去既不喜欢打伞,也不爱戴帽子,很多时候,连防晒霜也只是出门的时候乱涂一点,更别提每隔几个小时补一次了。但是去年去南欧晒了一个月,新西兰晒了一个月,居然没有变黑。看了我的基因检测报告,才发现原来是“晒黑风险较低”。看来真的要谢谢爹妈呀。
——读者Dana
02
北京雾霾摄影/王卓骁
年初在《中国国家地理特刊》上看到关于基因检测的文章,哦,应该算是广告吧,推出一个叫“生命图志”的检测产品,很好奇,就买了。基因检测报告中显示,我的“皮肤抗氧化能力弱”,其中解释说,皮肤暴露于外界环境中,会受到阳光、污浊空气、电脑辐射等的氧化反应,我也因此格外注意“隔离霜”的使用,并且会在空气污染严重时使用口罩,减少皮肤接触灰尘,并且注意多吃些含有抗氧化物质的食物,比如番茄、蓝莓等。希望可以老得慢一点,美得久一点,旅行时拍照片更好看。托《中国国家地理》的福咯~~
——读者秀秀
03
热带雨林摄影/奚志农
我和老公都喜欢看《中国国家地理》和《博物》。他经常到国外出差,以前他出去的时候,特别喜欢买各个国家的酒,回来请亲朋好友“品酒”,其实就是攒酒局。他酒量可以,但我还是不希望他多喝。今年在咱们的杂志上看到基因检测的产品介绍,就给家人都买了,老公检测出来“酒精依赖症”高风险,这下我劝他就听进去了,酒喝得少了,推不掉的酒局,也知道饮酒适度,再去出差,买回来的酒就以收藏为主了。
他有段时间常跑印度加尔各答、孟买热带国家,回来皮肤会被晒红。这次看了基因检测报告,发现他“紫外线过敏风险性高”,皮肤容易晒伤,出现红斑、丘疹。现在他再出差,我都会把帽子、脖套、防晒霜给他准备好。
——读者玉娜
04
酿酒原料
一直觉得,地理杂志主要作用于我的心灵,让我找到更深层的风景,不想,原来也能有益于身体。对啥啥都好奇的我,在特刊上看到“生命图志”这个基因检测产品的广告,就买啦(支持我大地理杂志嘛),然后呢,看到我的“酒精代谢能力”(也就是酒量)属于“小酌”,是比较低的水平。
以前我一直觉得酒量是练出来的,喝酒之后就会头疼、恶心,但每次还是会喝挺多,想激发出自己的极限水平来、让酒量精进。没想到,酒量居然是由基因决定了的。这次五一小长假,和家人去了大连,每日必打卡的地方除了拥有绝色风景的海滨胜地,自然还有那些让每个吃货“食指大动”的海鲜大排档。不过这次我再也没有贪杯了,一杯微醺的感觉刚刚好!
还有啊,以前我的鼻子会不定时的过敏,但也没放心上,以为是免疫力暂时下降导致的。这次做了基因检测才知道,原来自己患过敏性鼻炎的风险天生比较高,需要格外注意防护。于是,今年春天郊游时,我特意戴上口罩出行,避免了直接吸入花粉、柳絮这些刺激物,终于没有整天红鼻子红眼睛了。
——读者响哥
05
中国最低海——艾丁海
想要感谢一下《中国国家地理》,不仅内容好看,推出的高科技产品,也拯救了我的颜值。
因为是男的,觉得涂防晒霜不爷们,过去无论是去东南亚观光还是去夏威夷潜水,从来不做防晒,别人还夸我皮肤好。年过四十,突然脸上长斑,而且日渐扩大。买了咱们地理杂志推出的“生命图志”基因检测之后,做完检测看到基因报告,其中显示我抗紫外线和抗氧化能力都很弱,就明白为什么了。这次去日晒和美景著称的新疆,在户外活动期间,长袖长裤,外加鬼子帽,把自己捂的严严实实。哪怕别人嘲笑,我也不在乎。我不想像我原来的澳大利亚同事一样,五十多岁,手臂脸上全是光斑,每年要做皮肤检查,定期注射药物,以免引起皮肤癌。澳洲人因为晒伤引起的皮肤癌,在全球可是名列前茅的。
——读者小疯
06
我自幼喜欢旅行,小时候爸爸妈妈带着我去了很多名胜景地,长大工作以后,自己经济独立了,大部分的薪水都用来周游世界了。
因为一直受《中国国家地理》的熏陶,所以在计划行程、选择旅行目的地的时候,我基本是不随大流的,而是跟随自己多年阅读积累下的喜好、兴趣点,不管是看建筑、看地貌、看民俗,看动植物,去每个地方,都是因为对这里的某样东西好奇,能满足自己某方面的好奇心,触摸到这个地方真正独特的东西。
去年看了《中国国家地理》上关于原始人的一组文章,我又很好奇自己的祖先来自哪里、长什么样、靠什么生活。最直接易行的,就是问两边家族的长辈要族谱看看。
父系这边我问了大族长,族长说直接寄给我好了,十几本,好几公斤重;母系这边因为女子不上族谱,俺娘和我都不在族谱上不好借,俺姥爷就直接跑过去一页一页帮我拍。被长辈宠爱,好幸福!
拿到整整一个大木箱的族谱后,随手翻看了下,还挺有意思,讲了我们龙族姓氏的起源,讲了我历代祖先的故事,如何搬迁,如何开枝散叶,祠堂为何,祭祀为何,甚至还有“分金定穴”这种本以为只有盗墓小说中才会见到的词语,抚摸着厚厚的族谱,心里有种莫名的激动和感慨。
当我把家里的族谱晒在朋友圈时,才知道,并不是人人家里都有族谱,之前还以为这是个人人都有、很常见的物件。一个兄弟聊起来,说自己家的家谱和族谱,在文革时被烧掉了。他现在想重修家谱,趁着爷爷和姥姥都还健在,记忆力尚可,请他们把两边家族能记得的先辈,都列出来,先弄个简单的家族树。因为内容太少,他考虑再采访家里的长辈亲戚,把能记得的故事都写下来,丰富到族谱里。
这是个很棒的主意!有故事的族谱,当然更有看头。我想起今年在《中国国家地理》上看到的一个广告,给他贡献了一个点子——家族基因检测。
我看到的广告,是《中国国家地理》和水母基因联合推出的基因检测产品,名为“生命图志”,能够测祖源,知道父系母系祖先们的迁徙路线,还能知道自己的血缘里,有哪些民族成分。家族多人进行检测的话,还能形成家族的基因标记。
我之前有点好奇,但没有立即行动。这次给兄弟建议的时候,我自己也买了,并给父母、爷爷、姥姥姥爷、以及两边家族的几位男性长辈都买了,因为家族检测的话,还能够形成家族独特的基因标记,这个科学元素可以放到族谱里,为族谱增加一个生物学标记。这也算是我给两边家族做了个小小的贡献吧。
基因检测报告出来之后,真是给了我和家族一个惊喜。祖源部分告诉我们,原来我们的祖先是大约7万年前从非洲走出来的智人,并有这些远古祖先们从非洲到中国的迁徙路线。
而我的血缘成分里,不仅有北方汉族、南方汉族,还有少量的南亚和欧洲成分。
报告里说,我的原始祖先很可能遇到过已经灭绝了的尼安德特人。父母都没听说过尼安德特人,我在《中国国家地理》上读到过原始人的种类,知道尼安德特人是和智人并列的一个人种,解释给父母和长辈时,又收获了一波夸奖。
本来我正在考虑下一个旅行目的地,盘算着银行卡里的钱还够我去哪些地方,看完基因报告,就强烈地想去非洲,特别是东非,因为我的父系祖先就是从东非开始向外迁徙的。
也许,人类对自身的探索、对基因的发现和研究,都有热爱探索的祖先留下的基因在驱动吧?我们不过是基因的载体,基因想要回老家看看,我得满足它啊。
到了非洲,在土著的部落村子里住了两天,虽然自己不是很习惯,但想想祖先不就是这么过的么,于是既来之则安之,捕鱼、采集食物,过了两天纯体力劳动的日子,还真是很开心。
看了猴面包树、摘了香蕉、摸了非洲象。基因报告里说,我的原始祖先很可能捕猎过猛犸象,如今猛犸象早已灭绝,只能亲近一下非洲大象了。祖先顺着海岸线迁徙时,也没少在海边捡贝壳和搁浅的鱼虾吃。而如今,非洲的海鲜依然又多又便宜,作为一枚吃货,喝着啤酒吃螃蟹龙虾,不要太爽。
但想起基因报告里的疾病风险部分,提示我痛风的风险高,所以我还是克制了一下,没有天天纵情于“海鲜+啤酒”。虽然我的酒量是“畅饮”,但出门在外,还是少喝为妙。
祖源报告里还显示,我的母系祖先是经过阿拉伯半岛、穿过霍尔木兹海峡海峡,进入亚洲的。所以我结束非洲之行后,顺道又去了伊朗,到达了著名的军事要地霍尔木兹海峡。站在海边,想着数万年前祖先从这块还是陆地的地方穿过,为了生存,追赶着猎物,朝未知探索,非常激动。
这样的旅程,让我感觉像是默默在和祖先对话,也像是带着基因做了一趟返乡之旅。
——读者龙少
点击阅读原文
也可购买
(广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