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饮食革命
1/吃食物,不吃食品
2/多植物,少动物
3/天然调味,减少煎炸,口味清淡
4/全食物,全营养
5/部分生机饮食
6/早餐吃好,午餐吃饱,晚餐吃少
7/吃的顺序也要讲究
高油、多肉是健康的致命伤
CLASS02.01
肉类经过高温油炸会产生质变,加重肝肾负担,迫使细胞发炎。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已经证实,红肉和加工肉确实是引发大肠癌的因素之一。最新的研究则发现,加工肉品对糖尿病也有相当不利的影响。
现代父母常常以速食或零食当奖励,结果小孩吃惯了油炸食品,却对有益健康的蔬菜、全谷物不屑一顾,导致有孩子年级轻轻就要换肝、14岁就大肠癌末期、18岁就心肌梗死,最近竟然还有孩子8岁就中风,这都是不当饮食惹的祸。
改变饮食习惯是救命的第一步。你要以身作则,先戒掉爱吃炸物的习惯,而且说不吃就不吃,态度一定要坚决,家人才会跟着你一起实践。接下来,你要改变烹调方式,不炸少烤少煎,尽量低温炒菜,每天准备适量的蔬果生食,补充能帮助身体排毒的酵素。无论是母亲对孩子的苦口婆心或是妻子给丈夫的循循善诱,家庭中只要一个人觉醒,好的改变就有可能发生。亨利.毕勒医生说:“你的食物就是你的良药”。
至于--要吃毒还是吃补,养生还是养死,只能自己选择。
由于肉类已经成为现代饮食之中有价值的标志,所以当你学到,其实过量的动物性蛋白对身体来说是毒素时,你可能会相当讶异。但事实上,人类体内颇长的肠道,不是为负荷高动物性蛋白的饮食而设计的。(相反地,肉食性动物的肠道,如狮子和其他大型猫科动物,其肠道很短—因此在消化肉类后的废物可被快速代谢掉。)适合人类理想的饮食应该以植物为主,辅以最低量的动物性蛋白质;可惜,现今人类的饮食方式却完全背道而驰。
摄取过多的蛋白质
如同先前提到的,摄取过多蛋白质会导致血管(毛细血管和动脉),包括肝窦的管壁变厚并阻塞。血窦里的蛋白质废弃物,会阻碍血清胆固醇离开体内的血流。这会让身体误以为肝细胞内缺乏胆固醇,因而刺激肝细胞增加胆固醇的产量到一个异常程度(治疗及保护受伤的动脉时需要部分胆固醇)。
过剩的胆固醇进入肝管中,接下来会被带到小肠进行吸收。然而,因为细胞膜和窦状隙的开口被累积的蛋白质纤维(胶原)堵住了,因此大部分过剩的蛋白质无法达到小肠,而是被困在胆管里。所有过剩的蛋白质(未与胆汁盐结合的)与肝脏、胆囊中的其他胆汁成分结合,形成了小的结晶块,发展为胆固醇结石。
值得注意的是,以前的亚洲人一般是采取低蛋白质、高脂肪的饮食,他们的胆囊中较少有胆固醇结石。而美国人的胆囊中胆固醇结石却非常普遍,因为美国人的饮食富含肉类及奶类蛋白质。
吃什么最不好呢?
含磷、氯、硫等元素较多的食物如:肉类、禽蛋类、鱼类等动物性食物及精制面粉、精白大米等,一般为酸性食品。
吃什么最好呢?
凡含钙、钠、镁等元素较多的食物如:各种蔬菜、水果、海带类食物等,一般为碱性的食品,饮食当中素食是健康的重要因素。
动物性蛋白质属于负能量食物
动物性蛋白质属于负能量食物
为了代谢蛋白质并处理酸性灰烬,身体必须消耗大量能量及长时间来处理。处理碳水化合物时,人体新陈代谢率平均增加4%。但是,食用大量蛋白质一小时内,新陈代谢率则增加30%。更糟的是,这种状况可能持续三至十二小时之久。新陈代谢率越迅速,能量制造也越快速,这是为什么习惯食用大量蛋白质的人一旦停止摄取肉类等就感到无精打采、提不起劲的原因。
蛋白质需要长时间刺激能量产生:那些终日紧张兮兮、坐立不安、抓着遥控器不停切换频道的人正是显示过量蛋白质的症状。他们自认为精神充沛,其实,只不过受了刺激罢了。
蛋白质是仅次于药物的刺激品。各种刺激品中,蛋白质仅次于药物。和蛋白质相比较,咖啡、茶、可乐只能算是小儿科。含咖啡因饮料远不及一克牛排威力大。前者只持续一小时,后者则让你兴奋数小时之久。
即使你累了,蛋白质仍然能使你精神充沛。
人体如果继续摄取过多动物蛋白质,代谢物质里就会大量产生素酸性,这种毒素酸性必须以碱性物质来中和。每天睡眠时,正是身体重建的时候。如果身体必须不停处理大量蛋白质,就永远无法进行修补,最终将导致慢性疾病。
若想拥有一个健康的体质,平时要多做舒缓类的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乐观、开朗、积极的生活态度。最有效的方法还是从改善自己的饮食习惯入手。透过多吃碱性食物、少吃酸性食物,就能直接调整体内酸性环境。
--此文节选于“全食物全营养”“酵道孝道”等文章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