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值,有时是大于(),有时则达几千、上万;而乙肝病毒DNA的值,更可能高得吓人,有时上千万,有时甚至十亿、几十亿以上。
这些检查报告单数值后面上升的箭头,已经够让人害怕了,数值还高到甚至无法完整标示出来(如果是5亿的话,完整的显示就是,显得太长,报告单不好打印),以大于某个数值,或者用“E+08”之类的数学符号代替(5亿,就用5.0E+08来表示),难免引起一些人的担心和恐慌。
那么,这些数值到底意味着什么?有必要害怕吗?高数值是不是真的代表病情很严重?
其实,这个问题很好解答,这两个指标体现的都是乙肝病毒方面的信息,不管数值有多高,反映的都是乙肝病毒的感染和复制情况而已。
决定乙肝病情的严重性,不但要看乙肝病毒方面的力量,更重要的是要看人体的肝脏是否遭受了损害及破坏的程度。
由于乙肝的症状是否明显,有时候跟病情关系不大,除非是严重的肝炎表现为极度的乏力等症状。所以,我们今天重点来说一下,如何从客观的检查来判断肝病病情严重性。
1、肝细胞损害
乙肝病毒有没有造成损害,最基础的要看病毒感染的肝细胞是否有损伤,而肝细胞损伤最敏感的指标是看谷丙转氨酶。但体现肝细胞炎症严重性的指标,往往谷草转氨酶更能说明问题。
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分别来自于肝细胞内的细胞质和线粒体。这两个酶原本在细胞内,肝细胞炎症、坏死之后,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这些酶会释放到肝细胞外,被血液吸收,从而导致这两个酶的活性升高。
由于谷草转氨酶来自线粒体,所以,如果谷草转氨酶升高的程度大于谷病转氨酶,说明肝损伤可能更严重。检查这个严重性的指标,有一个叫做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AST/ALT)。
AST/ALT是个比值,一般来说小于1,如果大于1~1.5,而同时谷丙和谷草转氨酶都有升高的话,可以认为肝损伤更严重。
2、肝的合成功能损伤
我们经常说的“肝功能”检查,其实是一个“套餐”项目,是用来间接反映肝脏的功能状况的,而肝脏的功能包括合成、代谢和解毒功能,等等。
肝细胞能合成的物质,包括白蛋白、胆碱酯酶和胆固醇,等等。
轻度的肝损伤,不会影响到肝脏的合成功能。就像一个工厂,大门破坏了,并不影响工厂的生产能力。在临床上,超过1%的肝细胞遭到损伤的时候,会出现转氨酶的异常,但肝损伤如果在小范围内,白蛋白还能够保持在正常的水平。
严重的,或者持续一段时间的肝损伤,肝细胞的合成功能才会受到影响,白蛋白就可能会下降,这通常见于肝硬化的时候。
肝硬化或者肝衰竭的时候,大部分的肝细胞遭受破坏,而新生的肝细胞还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白蛋白和胆碱酯酶都会下降。
乙肝的病情到了胆碱脂酶和白蛋白下降的地步,说明已经有可能进展到“肝病三部曲”最核心的环节,也就是肝纤维化晚期和肝硬化阶段,比单纯的肝损伤更严重。
3、凝血功能损害
肝细胞还能合成一些凝血因子,和其他的凝血因素一起,维持着人体凝血功能的平衡。
这个怎么理解呢?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这样的经验,凝血功能好的人,皮肤被扎伤出血,血液凝固也是非常快的;而凝血功能不好的人,抽血后止血按压好长时间,仍然会有出血,或者身上经常青一块紫一块的。
而失代偿性肝硬化的患者,肝脏合成的凝血因子减少,凝血功能会变差。这时候,有个叫“凝血功能”的检查,会表现为凝血酶原时间(PT)的延长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升高。
这个检查有一个非常核心的因素,是凝血酶原活性,或者叫凝血酶原活动度,凝血酶原活动度是诊断肝衰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现在用国际标准化比值来取代,当国际标准化比值大于1.5的时候,一般考虑肝功能已经进入了衰竭状态。
进入肝衰竭状态的患者,只要有一点小小的皮肤或者黏膜破损,出血一般要很长时间才能止住,或者即使止住了,血液也可能往皮下跑。所以,这种人受伤以后,往往会出现皮下瘀斑。
对了,这种容易出现瘀斑的表现,跟血小板减少患者的“紫癜”表现有点类似,因为肝硬化的脾肿大和脾功能亢进,同样也会引起血小板减少。
凝血功能不好的患者,牙龈出血的现象也比较突出,刷牙的时候,很容易导致流血不止。
出现凝血功能障碍,一般说明病情已经达到了严重的阶段,这种患者不但有肝细胞的损害,更有肝细胞合成和分解功能的障碍。
4、黄疸
前面一直没有提到黄疸,因为有些黄疸跟肝脏严重程度可能无关,它是一个需要动态观察数值变化的指标。
肝衰竭引起黄疸的时候,胆红素会呈进行性的升高,每天升高超过17.1微摩尔或者1毫克。国际标准化比值大于1.5的患者,或发病后超过4周仍有症状,或明显黄疸,胆红素大于3mg/dL的患者,预后往往不好,这个时候患者的谷丙转氨酶反而呈下降的趋势。
一个升高一个下降,升高的是胆红素,下降的是谷丙转氨酶,呈分离的态势,临床上叫做酶胆分离。酶胆分离是判断肝衰竭的重要参考依据,说明肝细胞破坏得差不多了,不再有更多的酶产生。
胆红素体现的是肝的分解功能、胆汁淤积和肝细胞的损害程度。所以,有黄疸的时候要排除一些外科疾病(比如结石压迫胆管),甚至肝脏的恶性肿瘤。重点要检查肝脏的B超、CT和磁共振,以及肝癌的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
养生常识每日一则
①多喝水,防止毒素损害肝脏;②中药护肝,服用六味地黄丸,用枸杞、天麻炖鸡;③喝酒前吃东西,阻碍部分酒精进入血液;④心情开朗,熄灭肝火;⑤饮食平衡,蛋白质、维生素等摄入要均衡;⑥适量运动,预防脂肪肝。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