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结石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疾病,如果不出现症在一般情况下状是不影响正常生活的,但却容易造成胆管阻塞,一旦发作就会出现巨大的疼痛感,让人生不如死,认识和做好预防胆结石对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这一期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胆结石这个病。
什么是胆结石
胆结石又称胆石症,由胆汁形成的,胆汁里包含了水、胆盐、胆固醇、胆色素、磷脂等多种成分,当胆汁浓缩或胆汁淤积时,形成沉淀,然后析出胆固醇结晶,时间长了就形成了结石。一般来说胆结石包括胆囊结石和胆总管结石,后者可能是胆囊结石排出到胆总管内形成的,也可能是胆总管本身形成的。有研究显示,体重超过正常标准15%的人群,胆结石的发病率比正常人高5倍。肥胖者大多脂肪和胆固醇摄入过多,加之活动又少,久而久之易生胆结石,同时,胆结石好发于40岁以上女性,这可能与体内激素改变相关,跟体质也有很大关系。
胆结石的常见症状
胆囊结石
胆囊结石症状取决于结石的大小和部位,以及有无阻塞和炎症等,部分胆囊结石患者终身无症状,即所谓隐性结石。较大的胆囊结石可引起中上腹或右上腹闷胀不适,嗳气和厌食油腻食物等消化不良症状。较小的结石每于饱餐、进食油腻食物后,或夜间平卧后结石阻塞胆囊管而引起胆绞痛和急性胆囊炎。由于胆囊的收缩,较小的结石有可能通过胆囊管进入胆总管而发生梗阻性黄疸,然后部分结石又可由胆道排入十二指肠,部分结石则停留在胆管内成为继发性胆管结石。结石亦可长期梗阻胆囊管而不发生感染,仅形成胆囊积水,此时便可触及无明显压痛的肿大胆囊。胆囊结石在无感染时,一般无特殊体征或仅有右上腹轻度压痛。但当有急性感染时,可出现中上腹及右上腹压痛、肌紧张,有时还可扪及肿大而压痛明显的胆囊。
肝胆管结石
肝胆管结石是指肝内胆管系统产生结石,又称肝内胆管结石,常与肝外胆管结石合并存在,但也有单纯的肝内胆管结石。近年来,肝内胆管结石的病例越来越多,结石的分类多属胆红素结石。肝胆管结石多有黄绿色块状或“泥沙样”结石的成分,多为胆红素钙。结石中心常可找到蛔虫卵,所以有学者认为肝胆管结石系由胆道蛔虫、细菌感染致胆管阻塞所致。
预防胆结石
重视早餐
胆囊是一个储存和浓缩胆汁的器官,当进食时刺激胆囊收缩、胆汁分泌,胆汁随后被排入肠道帮助消化食物。规律的饮食能使胆汁定时排出,如果胆汁不能按时排出,会逐渐浓缩,形成胆结石。三餐中的早餐又是重中之重,胆汁经过一晚的贮存和浓缩,很容易析出胆固醇结晶,正常吃早餐是,通过食物刺激会将过于浓缩的胆汁顺利排出胆囊,所以,不吃早餐的人群,是胆结石的重灾区,即使实在不能保证高质量的早餐,也要多少吃一些。
控制饮食
要避免高脂肪、高热量等食物,长期高能量摄入会引发肥胖,导致血和胆汁中胆固醇浓度偏高,胆囊内胆汁比例失调,容易形成胆结石。有研究发现,大部分胆结石患者都有吃甜食的习惯。高糖饮食会导致胆固醇代谢紊乱,直接促成胆结石形成的条件。要多吃高纤维素的食物,纤维素有助于降低疏水性胆汁酸含量,改善胆固醇代谢,可起到预防结石的形成作用。适当增加维生素C和钙的摄入,也能降低胆结石发生率。素食主义者,应该补充卵磷脂,因为卵磷脂在胆囊内与胆固醇和胆盐呈比例存在胆汁中,一旦比例破坏,就容易形成胆结石。富含卵磷脂的食物包括核桃、葵花籽、谷类、牛奶、大豆、黑木耳等。另外,注意饮食安全,避免寄生虫也是预防胆结石的一个方面。
感谢阅读与分享
采编自:健康万向轮《预防胆结石从改变生活方式开始》百家号;《胆结石》百度百科。
他们在阅读:
①《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征稿啦!
②年第6期目次
③有些中药可能不适合打粉冲服
图文版权归属原始权利人,本平台非商业用途。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本文由中药新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