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胆结石同肥胖症、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及糖尿病等疾病一样,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
01
什么是胆总管结石
胆总管结石,顾名思义即位于胆总管内的结石,其好发于胆总管下端。
胆总管结石是一种较为普遍的消化系统疾病,其发病率在近年呈现出增长的趋势。文献研究认为胆总管结石的形成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其相关的因素有年龄、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oddi括约肌、胆道蛔虫、胆道感染、甲状腺功能减退、胃肠功能紊乱、胃动素及生长抑素等。
胆总管结石又可分为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和继发性胆总管结石。
因胆道感染、胆汁淤积、胆道蛔虫等原因导致胆总管内形成的结石称为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其结石外观多呈棕黑色、质软、易碎、形状各异、大小及数目不一。有的状如细沙或不成形的泥样,称之为“泥沙样结石”。
由胆囊内掉出到胆总管内的结石为继发性胆总管结石。其结石形状、大小、性状基本上与同存的胆囊结石相同或相似,数量多少不一,可为单发或多发,多为胆固醇结石。
据相关文献报道约10%~20%有症状的胆囊结石患者同时存在胆总管结石,这可能导致许多健康问题,包括疼痛、黄疸、感染和急性胰腺炎。
02
胆总管结石有什么症状
胆总管结石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是胆总管梗阻和相伴发生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在结石有效清除以前,症状反复发作。
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常见的症状是胆管炎,其典型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痛,寒战高热和黄疸,即夏柯三联征(Charcottriad),多因结石阻塞而继发胆道感染引起。当结石进入胆总管内或在胆总管内形成后即发生嵌顿和阻塞,出现剧烈的腹痛随后出现寒战高热及黄疸。
1、腹痛:为胆绞痛,呈持续性,疼痛部位多局限于剑突下和右上腹,常向右肩部放射,伴恶心、呕吐。
2、寒战高热:是胆结石阻塞胆总管并合并感染时的表现。由于胆道梗阻,胆管内压升高,使胆道感染逆行扩散,致使细菌和毒素通过肝窦入肝静脉内引起菌血症或毒血症。
3、黄疸:间歇性黄疸是肝外胆管结石的特点,如梗阻性黄疸长期未得到解决,将会导致严重的肝功能损害。
4、严重者还会出现休克、意识障碍等。本病较胆囊结石发病急,症状严重,治疗困难。
03
正确选择合适的诊断方式
对胆总管结石的准确诊断,以及对结石的大小及位置的充分了解,有助于选择最有利于患者治疗方式和避免不必要的创伤。
ERCP在诊断胆总管结石时不受结石大小的影响,并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ERCP在对胆总管结石可疑患者的诊疗方面具有较大的临床优势。
01
ERCP是什么呢
ERCP(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是指将十二指肠镜插至十二指肠降部,找到十二指肠乳头,由活检管道内插入造影导管至乳头开口部,注入造影剂后x线摄片,以显示胰胆管的技术。ERCP适用于胆道梗阻引起的黄疸,临床、实验室或影像学检查支持胰腺或胆道疾患(如结石、肿瘤、硬化性胆管炎等),胰腺疾病:胰腺肿瘤、慢性胰腺炎、胰腺囊肿等,原因不明的胰腺炎,Oddi括约肌测压,胰管或胆管的组织活检。
02
什么情况下需要做ERCP
1、胆总管结石
胆总管结石是胆道梗阻最常见的原因。临床表现为胆绞痛、梗阻性黄疸、胆管炎或胆源性胰腺炎。ERCP诊断胆总管结石的敏感度及特异度超过95%。目前在专家手中,ERCP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成功率大于90%,总的并发症的发生率5%,死亡率小于1%,均优于手术治疗。在选择性胆管插管失败时,可行预切开术,但其并发症的发生率要高于常规方法。除乳头括约肌切开外,另外可选择胆道括约肌气囊扩张。一些特殊病例,如凝血异常、ERCP术后胰腺炎高危人群等,可选择气囊扩张。取出结石通常选择气囊或网篮,大结石或崁顿结石,取石较困难,可以选择机械碎石。取石不成功,应置入胆道支架或鼻胆引流管引流。
2、良恶性胆道狭窄
ERCP可用于恶性胆道梗阻的诊断和治疗,活检、刷检和超声内镜介导下穿刺均可提供组织学诊断,但总的敏感度不高于62%。ERCP也用于胆道良性梗阻、胆道先天性异常及手术后并发症的诊断治疗,包括肝移植后胆系并发症。对于胆管狭窄可行内镜下扩张及支架引流治疗。置入胆道支架可为良恶性胆道梗阻提供有效引流,其中金属支架畅通时间是塑料支架的2倍,而且成本效益比更好。金属支架适用于预期生存时间较长、无远处转移及塑料支架开通时间短的病人。胆道支架也有助于术后胆道狭窄及胆瘘的治疗。
3、Oddi氏括约肌功能障碍
Oddi氏括约肌功能障碍表现与胆道疾病或胰腺疾病类似。90%以上患者括约肌切开后疼痛消失。一些研究认为括约肌切开有益,但尚未得到公认,应进一步研究;Oddi氏括约肌功能障碍患者ERCP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临床上应谨慎。
4、慢性胰腺炎
ERCP行胰管造影,对有症状的胰管结石、胰管狭窄和假性囊肿可行镜下治疗。胰管狭窄通过扩张和支架治疗可得到有效的治疗,对于慢性阻塞性胰腺炎腹痛患者首选内镜治疗,只有内镜治疗无效或复发的病例可考虑采用手术治疗。慢性胰腺炎患者崁顿的胰管结石可诱发腹痛和急性胰腺炎,因为胰管狭窄,胰管括约肌切开取石较困难,往往需要体外震波碎石后再尝试内镜下取石。
5、胰瘘
胰管破裂或胰瘘多由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胰腺外伤及手术损伤造成。胰瘘可出现胰源性腹水、假性囊肿形成或二者同时存在。胰管支架已成为胰瘘的常用的治疗方法。大部分严重的胰管损伤可置入桥样支架以重建正常的胰管引流。
6、胰腺囊肿
ERCP可用于诊断治疗胰腺液体积聚,包括急性假性囊肿、慢性假性囊肿及胰腺坏死。与胰管相通的液体积聚可经乳头治疗,不通者可经胃或十二指肠引流。EUS可用来穿刺前定位,以避开血管。与胰管相通的液体积聚包括胰尾部的囊肿,可由经乳头放置胰管支架。经胃或十二指肠假性囊肿引流,虽然技术要求较高,但技术熟练的医师成功率仍大于80%。假性囊肿引流的并发症包括胰腺炎、出血、穿孔及感染
03
ERCP的优势在哪里
ERCP仅需内镜下操作,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较外科手术少,住院时间也大大缩短,深受患者欢迎。在短短几十年中ERCP在临床上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已经成为当今胰胆疾病重要的治疗手段。
04
医院消化内科ERCP术
河北医院消化内科是一个技术力量雄厚、诊治规范、设备先进的金牌科室。是京东地区率先开展E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治疗诊疗中心。
医院的重点医疗合作项目,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吴东方担任科室主任,大幅提升了科室的医疗水平。科室在胃肠道疾病及肝胆胰腺疾病诊断、治疗及内镜手术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娴熟的技术。
近年来随着内镜设备及手术方式的发展,消化领域疾病的治疗取得飞速进步,3E技术(ERCP、EUS(超声内镜)、ESD(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在消化领域强势崛起,成为科室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医院消化内科以医院主任医师吴东方主任为指导,完成余例ERCP及内镜下胆道支架植入术,为医院消化内科发展取得全面突破。
标志着医院消化内科在消化疾病治疗迎来新的突破,代表消化高新尖的3E技术医院消化内科已全面掌握。一大批高新尖的新技术将不断开展,为更多患者解除病痛。
专家介绍
扫码预约
更多出诊专家
扫码预约
推荐阅读:
喜报丨河北医院被医院
反酸烧心?到医院胃食管反流中心
点下方“阅读原文”,在线咨询、预约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