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集采为国采练兵
作者:雷公
来源:健识局
全文字,阅读需7分钟
随着药品集采进入常态化,任何产品都无法逃过降价的命运。
12月14日,江苏省医保局印发《第一轮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的通知称,针对未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他克莫司、复方α-酮酸、骨化三醇等14个品种进行带量采购。(翻至文末查看《江苏省第一轮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品种》)
《通知》指出,本次集采中标原则采取综合评价方法:统筹考虑药品市场占有率、生产企业排名、供应能力、药监质量抽验以及产品价格等因素,根据综合评价确定中选品种。
中选结果产生后,结合各医疗机构年实际使用药品的企业和用量情况,测算并分解各机构约定采购量。《通知》明确,约定采购量一般为约定采购量计算基数的60%。
相关药企要在12月22日17时之前,通过江苏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申报企业和产品资质材料,竞价和议价要在质量安全评价结束后进行。
健识局查阅江苏省此次采购采购品种清单发现,这14个品种不仅是未过评品种,更为关键的是,它们所治疗领域包含了免疫制剂、肾病、骨质疏松以及胆结石等疾病。
这与国家药品集采“以肿瘤、慢病用药为主”的方向并不完全一致。有分析人士指出,此前曾有传闻,称国家医保局向各省市下发“个品种”带量采购要求,并在年进入到实施阶段。
江苏省的第一批带量采购或许会成为“品种”的样板。业内估算,个品医院80%的用药需求,一旦全部带量采购,医院的市场格局。大批临床销量大的品种面临降价风暴。
地方集采品种多样
江苏纳入多款重磅品种
此番江苏省首批医保谈判共14个品种,其中不乏烟酰胺、他克莫司、天麻素、复方α-酮酸、骨化三醇等知名大品种。
以“他克莫司软膏”为例,其原研方是安斯泰来公司,目前有超过20家国内药企在仿制生产。尽管遭遇国产仿制药的市场竞争,但原研药的市场表现依然强劲,年市场份额保持在84.17%,占据统治地位。
就具体销量而言,他克莫司的市场份额一路走高。据米内网数据统计,年该药全国销售收入已达到12.9亿元,同比增长18.15%。医院皮肤病用药产品中排在第三位。
在这次江苏集采中,另一款跨国药企的重磅产品是奥曲肽注射剂。其原研产品是诺华公司所生产的“善龙”(注射用醋酸奥曲肽微球),主要用于肢端肥大症患者的治疗,年进入中国市场。
作为肢端肥大症以及胃肠胰内分泌肿瘤的特效药,善龙经过多轮医保谈判,目前市场零售价为元/支。
显然,这一价格还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因此被江苏医保局纳入第一批药品集采之列。
另一款外资品种“复方α-酮酸”被纳入集采之前,其原研厂家费森尤斯卡比常年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竞争对手较少,这次想必所受的冲击有限。
除上述三款重磅产品之外,其余11款产品也都是临床用量大、动辄20多家企业生产的畅销品种,已符合“临床采购金额较大、竞争充分品种”的集采基本原则。
业内普遍认为,随着药品集采进入常态,今后将有越来越多重磅产品纳入其中,届时将完成“腾笼换鸟”的市场格局,这对于整个医药产业无疑是巨大的颠覆,所有药企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洗牌。
不止于肿瘤慢病
地方集采为国采练兵
作为年销售额超1亿的医药大省,江苏省启动第一批带量采购无疑具有示范效应,牵动着业界的神经。
按照国家医保局的统一部署,各省市要启动地方版的药品集采工作,其遴选标准为按照采购金额排序,覆盖前80%的药品。
更为关键的是,业界传言,国家医保局还曾下发含有个品种的采购目录。此前曾有分析人士指出,地方版只是国家集采的预演,一旦入围品种符合国家集采标准,后续将由上海阳光采购网牵头直接纳入国家集采。
截至目前,国家药品集采的范围主要以肿瘤、高血压、乙肝以及罕见病为主。但在江苏省第一批集采来看,尽管只有14个品种,但涉及的治疗领域却包罗万象,由此可见,今后药品集采将向多元化发展。
本次江苏省带量采购对申报药品进行分组,其中过保护期专利药品、参比制剂以及通过(含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品为一组。另外一组是其他进口、国产药品。
这一做法是考虑药品的质量、价格等多重因素在内的综合评定,最终让集采筛选出来的产品更具有市场竞争力。
不可否认的是,地方版药品集采“威力”不亚于国家集采。年底,武汉市对胰岛素进行专项药品集采再次上演“灵魂砍价”,使得药企的价格一降再降。
随着各省市相继启动药品集采,完成“年覆盖个品种,年要全部覆盖”的目标,有分析人士指出,相关药企要做好降价准备。
国家医保局也特别强调,各省不要担心流标,流标的产品及时上报国家医保局,进一步研究原因。
·END·
图源:视觉中国
编:夏雨荷
原创内容,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