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吴朝香通讯员王家铃李文芳
12月15日,67岁的马大伯在浙江大学医院成功接受了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医院完成的第台机器人手术。
至此,医院达芬奇机器人单年单机单量破千台,跻身全国最忙机器人前三甲。
12月17日晚上,当下最先进的达芬奇XI手术机器人运抵医院。经过连夜安装、调试后,达芬奇XI手术机器人于次日正式“上岗”。普外科虞洪主任医师操控这台达芬奇机器人为一位肝癌患者做了左肝切除术。据了解,这是浙江省公医院中首台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
与此同时,医院下沙院区手术室在连夜调试第三代手术机器人后,于12月19日中午正式投入使用,下沙院区手术室接连成功完成了2台泌尿外科机器人手术,平均每台手术耗时仅1小时。
至此,医院正式开启庆春、下沙双院区同时开展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新征程,医院也成为截至目前浙江省唯一一家拥有两台达医院。
浙大医院院长蔡秀军表示,医院作为微创外科领域的领军者,一直致力于用微创技术造福百姓,从最早在国内引进并普及腹腔镜技术,到引进达芬奇机器人并在各大科室落地使用,医院目前有近80%的病人能够享受到先进微创技术带来的便捷与高效。随着第四代达芬奇XI手术机器人的投入使用,医院将迈入更加精准微创的新时代。”
达芬奇XI手术机器人运抵医院
做了这台手术,57岁女患者成功保肾
年,医院引进第三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截至到12月16日手术量已经达到台,泌尿科、普外科、肛肠科、妇科等多个科室都已开展机器人手术。
医院党委副书记、泌尿外科专家丁国庆所在的泌尿外科机器人手术量最大,5年达到近例。
57岁的陈女士(化名)体检时查出右肾有肿瘤,医院检查后发现,肿瘤长得比较深,紧贴血管和尿路系统。
“依照传统手术,极有可能是切除右肾。”丁国庆说,这类手术就像拆地雷,既要切除肿瘤,又要保留血管和泌尿系统,难度很大。
陈女士转院到医院后,丁国庆用达芬奇机器人为她做了肿瘤切除手术,“非常成功,保肾去瘤。”
丁国庆解释,机器人手术有很多优势:视野放大10到15倍,更开阔;机械臂可以自由旋转,达到度,突破人手极限;手术可以做得更精细,缝合速度也更快。
以前列腺癌为例,机器人手术下,既能切除肿瘤,又能很好地保留患者的性功能,降低漏尿的可能性。
医生精湛的技术,以及手术机器人的加持,可以为患者创造很多种可能性。
今年10月份,国际上第一例“机器人辅助单孔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在浙江大学医院顺利开展。
今年9月初,王女士的肝脏出了问题:左边半个肝脏已经完全萎缩,胆管之中充满了结石,必须及早手术切除左半肝,还需要警惕是否有肝内胆管的癌变。
得知手术要留下半个手臂长的切口,王女士顿时心生恐惧。
经过几番打听,王女士找到了医院普外科副主任、肝胆胰外科主任医生梁霄教授。
“我们为她做了最新的机器人单孔手术,创伤更小,恢复更快。手术只在她腹部留下了一个3cm的小切口。患者第三天就出院了。”
梁霄介绍,在普外科领域,绝大部分手术都可以进行机器人辅助手术,使用机器人辅助,就像钢铁侠穿上了盔甲,外科医生因为“铠甲”的帮助看得更清楚,操作更精细,是有传统外科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所不能企及的优势。
医院副院长虞洪操作最新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
这种手术被称为“微创中的微创”
在医院,达芬奇机器人还广泛运用于结直肠外科。
“达芬奇机器人目前多用于结直肠癌根治术,对低位及超低位直肠癌的保留肛门术式,以及针对中下段直肠癌的盆腔植物神经保护和侧方淋巴结清扫具有绝对的优势。”浙江大学医院肛肠外科戴胜副主任医师介绍,机器人手术降低了预防性造口的比率约5%。
51岁的张先生因为直肠癌到医院就诊,在接受根治手术时,他选择了机器人经自然腔道取标本的无辅助切口手术。
“我们通过肛门娩出标本,然后通过机器人灵活的仿真手腕器械完全在腹腔内操作完成高质量的肠管吻合,避免了腹部8cm左右的辅助切口,有效缓解了术后疼痛。这种手术被称为微创中的微创。”
戴胜说,张先生手术出血20ml,既顺利切除了肿瘤所在肠段,又在机器人的辅助下完成了结直肠吻合并对吻合口进行了加固缝合,避免了吻合缺陷等原因导致的吻合口漏,进而避免了非计划的二次手术和肠造口。张先生术后1周康复出院,术后腹部仅留有五个5-10mm的小切口。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