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的“四梁八柱”正拔地而起。资料图片
青羚网讯(记者李欣)今年80岁高龄的王奶奶是青藏铁路西宁客运段的一名退休老职工,前医院看病。看到先进医疗设备一应俱全,患者秩序井然地挂号、就诊,医生一丝不苟地为病人诊断……她不由地感慨:“医院看了几十年的病,医院翻天覆地的变化。”
医院始建于年,医院。医院原址位于西宁市为民巷的众多居民楼间,毫不起眼,患者以铁路系统的职工及家属为主。经过60多年的发展,如今的医院早已是旧貌换新颜。年,医院实现整体迁建,新院占地面积7.2公顷,其中,一期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总投资11.2亿元,购置国际高精尖大型设备台(件),设置床位张。现如今的医院已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为一体,全方位开展以肿瘤临医院。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医院的成长历程,是我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支持下,我省卫生健康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覆盖城乡的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疾病防治能力不断增强,医疗保障覆盖人口逐步扩大,医疗技术水平明显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改善。
年,新医改启动实施。省委、省政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把深化医改摆在重要位置,作为打造“健康青海”的重要内容,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原则,秉持“小财政办大民生”理念,紧紧围绕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目标,强化顶层设计,积极先行先试,努力探索出欠发达地区深化医改的基本路子,为我省群众铺就了一条稳健可靠的健康之路。
体制机制建设释放医疗机构活力
医疗机构在健康青海建设中发挥着“健康守门人”的作用,同时,也是医改的关键环节。
赛措是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珍秦镇人,年初因身体不医院就诊,查出患有胆结石,立刻进行住院手术治疗。
“手术有省上来的专家指导,很放心,现在恢复得也很好,再加上医保报销,感觉没什么负担。”赛措说。
年,医院医院签订医疗技术精准帮扶协议。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医院的手术台次仅在半年时间就突破了85台。医院已接入远程诊疗系统,医院定期派专家来教学查房,手术麻醉指导,方便当地农牧民及时就医。
我省始终把加强能力建设、提高服务质量、让公立医疗机构回归公益性作为改革的重点和方向,从年起全面推进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工作,实行新的人事分配制度,有效调动了医务人员积极性。建立了多渠道财政补偿机制,保障了基层医疗机构彻底回归公益性。年实现了省、市(州)、县、乡医疗机构综合改革全覆盖。
为稳定村医队伍,从年起,我省将村医的补助标准由过去的农牧区每个村卫生室每年元、元提高到每人每年0元,年再次提高元,达到人均1元。同时,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经费按40%比例支付给村医,并允许村医自种、自采、自制中藏药及提供中藏医适宜技术增加收入。对年底前退出乡村医生岗位且年满60周岁及以上、退出前在乡村医生岗位连续工作满5年(含5年)以上的乡村医生,发放生活补贴。
我省还医院综合改革,持医院改革,医院改革。扎实开展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医院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加快推进公立中(藏蒙)医医院综合改革,民族医医疗服务项目由原来的76项增加到项。
着眼基层方便群众看病就医
贵德县尕让乡席芨滩村乡村医生牛凤英打开电脑,在就诊患者还没来到卫生室的间隙,上网查阅公共卫生信息和筛查疾病新动态,整理村民健康档案的信息等——这是乡村医生为群众提供健康服务的镜头之一。
从早期群众看病的老三样“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到如今的“B超、CT、核磁共振”;从背着药箱穿街走巷的“赤脚医生”医院专家远程问诊;从条件简陋的乡医院……70年的沧桑巨变,见证了我省医疗卫生事业的飞速发展与进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医改大踏步迈进,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成为省委省政府施政的优先选项之一。
年10月1日起,我省在全国率先全面实施覆盖省、市(州)、县、乡四级医疗机构的分级诊疗制度,通过组建多种形式医联体、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措施,引导优质医疗资源和医疗力量下沉,不断巩固具有青海特色的分级诊疗制度。截止到年底,全省共组建不同形式医联体95个,医院帮下级医疗单位新成立专业科室个,开展新技术、新业务项,下派基层医务人员人次。全省医联体内部下转患者同比增加人次,增长99.94%,全省29个县县域内就诊率达80%以上。
我省从年起,开展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工作,年在全省全面推开。截至年底,共组建家庭医生团队个,重点人群签约率达到87.68%,重点人群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签约率达到98.48%。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按照每人元的补助标准开展健康体检。
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全民医保体系
今年3月,36岁的医院确诊为耐多药肺结核病。在经过近两个月的住院治疗后,李华在门诊继续服药治疗。整个疗程,李华个人仅承担了六千多元的医疗费用,大大降低了医疗负担。
“我庆幸遇到了一个好时代。”李华感慨地说,肺结核病是一种传染性很高的疾病,得了这个病以后,如果没有医务人员的不断鼓励,以及医保报销,在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的双重重压下,李华根本没有治愈的信心。
我省始终将构建一张覆盖全省的保障网、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作为医改工作的着力点。年,将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并轨,实行“六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建立了以基本医保为基础,大病医疗保险为补充,医疗救助、应急救助、职工医疗互助为托底的五道医疗保障线,构建了全覆盖、兜底线、互通互联的医保体系。
稳步提高筹资标准,将城乡居民医保人均筹资标准由年的元提高到年的元。从年起城乡参保群众在三、二、一级医疗机构住院费用政策内报销比例由年的40%、50%和60%提高到70%、80%、90%。
建立覆盖全省的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大病患者医疗费用经基本医保报销支付后,个人自负部分达到起付线元的纳入大病医疗保险,合规费用按80%再次报销,民政救助对象实际报销比例达到90%以上,五保户、特困户、重度残疾人患者费用全额报销。
年、年相继建立了农村和城市医疗救助制度,实现了与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险的紧密衔接,救助对象覆盖的范围已从传统的民政对象逐步扩大到城乡居民中因病致贫家庭,救助水平和服务能力大幅提高。截至年底,已救治3人,救治率%。
70年沧桑巨变,我省卫生健康行业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让广大群众实现了看病不再难、看病少花钱、在家门口就能看病的心愿。“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的健康中国蓝图,也将与改革开放的步伐一同进行到底,在全面决胜小康的路上,带着健康体魄,创造幸福生活。
作者:李欣来源:青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