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胆结石胆息肉,其实都是肝的问题

中医认为:“胆与肝相连,附于肝之短叶内,内藏之胆汁为肝之余气所化”。

就是说,胆在解剖位置上,与肝临近而生,同时胆囊是储存胆汁的,胆汁的分泌产生是由肝脏产生的。

另外中医经络,认为肝胆互为表里,也能说明它们的功能是密切相关的,可以说肝胆同病。

肝脏出问题,胆囊也会跟着生病。

那些胆囊有炎症、结石、息肉的人,往往会发现有情绪问题,出现情志不畅,要么暴躁易怒,爱发火、一点就炸,要么压抑忧郁,爱生闷气,什么都憋在心里。

时间一长,必然先影响肝脏功能,肝性疏达调畅,情绪长久积压,会导致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日久生热。

胆汁的排泄,是受肝主疏泄支配的。

肝郁了或受湿热影响,自然造成胆汁郁积、排不出去,变得越来越浓缩聚集,胆囊就会出现炎症、时间长了就会形成结石、息肉等等。

所以“胆病从肝治”。

在这,给大家分享一个方子,我在临床上常用来治疗因肝气郁结、肝胆湿热造成的各种胆囊问题。

就是大柴胡汤:柴胡24克,黄芪9克,白芍9克,半夏9克,枳实9克,大黄6克,生姜15克,大枣4枚

出自医圣张仲景之手。

方子重用柴胡和黄芩,柴胡疏通肝气,能疏通胆管,把胆囊的大门打开;黄芩清肝胆湿热,可清扫胆汁浓缩瘀堵之邪,一散一清,恢复肝胆的疏泄功能,让胆汁排泄通畅。

疏泄完之后,就要把瘀堵排出来,使这些瘀堵邪气有道路可出。方子里有枳实和大黄。

这两者理气化滞、通腑泄热,可以导滞泄下,就相当于把胃肠这条通道全部打开,这样可以把胆囊的垃圾全部通过大便排出来,使邪有出路。

邪气全部排干净了,肝胆才能真正恢复功能。

方中,还用了半夏+生姜+大枣来调和脾胃功能。

是不是产生疑问了,不是要解决肝脏问题吗?为什么又治脾胃?

这是因为,中医讲“见肝之病,知肝传脾”,肝脏一旦失去疏泄功能,先受害的就是脾脏,会造成脾胃虚弱。

所以会发现,有胆囊问题的患者,多见消化不良、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大便黏腻、不成形等等脾胃问题。

所以,要考虑到兼顾对脾胃的调理。

最后一步,就是加上了白芍这味药,能够柔肝止痛。

不管是胆囊炎症、息肉或者是结石,容易产生胆囊处疼痛,当然肝郁最容易出现胸胁的胀痛,这就是中医讲的“不通则痛”,白芍就是用来解决胸腹胀痛的。

这个方子,对于解决胆囊炎,胆结石、息肉等效果非常明显,但我临床应用中,往往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在此基础上,适当的配伍加减。

而且这个方子是适合肝郁气滞、肝胆湿热的患者,所以需提醒大家,一定要辨证准确后再使用。如果大家有肝胆问题,一定要找专业的医生辨证治疗,不要盲目用药。




转载请注明:http://www.mfmoc.com/wazz/1397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