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带着医院领导的期望,一定要完成好这次派遣任务,最重要的是服务好当地老百姓。”带着殷切的嘱托,医院的援黔医生王晖在今年6月来到赤水市,开医院的援黔时光。
初到赤水市,克服饮食、生活习惯的不适,王晖迅速投入工作,主动放弃节假日休息,积极参与患者治疗、查房。患者渐渐熟悉了这位说着东北普通话的“上海医生”,在病房、门诊、会诊中心、影像检验科,王晖穿梭其中的身影不时出现。
“作为帮扶医生我清晰的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一方面要作为纽带,发现和推动临床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要结合当地实际,做好日常工作,实实在在的通过技术服务当地。”王晖说到。
王晖和同事探讨患者病情
医院的支持下,王晖所在团队短期内成功地开展部分重大手术:如半肝切除、腹腔镜肝切除术,复杂肝内胆管结石肝切除,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肿瘤切除……每一项手术的成功都是团队协作的果实、饱含着援黔医生们通过技术服务本地医疗、服务赤水医联体建设的真情实感。
王医院时,就遭遇了一项不小的挑战。
医院外科医疗组收治了一位79岁的患者向大叔,1月前开始出现腹部疼痛不适,疼痛逐渐加重才来就诊,检查提示肝脏肿瘤。王晖详细了解大爷病情后,判断肿瘤位于肝右叶达12cm,必须作右半肝切除。
手术做还是不做?患者家属面临艰难的抉择。老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至今需要坚持口服抗凝药物控制和预防血栓。经过与上海知名肝脏外科专家团队的沟通,王晖为病人制定了微创手术的方案,经过反复的解释沟通权衡利弊,最终征得了患者及家属的信任。
回忆起手术全过程,王晖如释重负:“我和普外科同仁慎重的展开术前准备,协调医务科、影像科、麻醉科、ICU、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等科室进行多学科会诊讨论手术方案,尽快为患者进行了腹腔镜手术,手术后向大叔恢复良好,短期就下床活动恢复进食,没有出现胆并发症。腹腔镜肝切除术是腹部外科最为复杂的手术之一,改变传统的肝外科创伤,将切口长度从25-30cm缩减成为几个1cm的小孔,更小的切口给患者带来了更小的创伤。”
患者家属给医生送来锦旗
在家门口享受来自千里之外上海的优质医疗服务,这是赤水人民以前不敢想的事。
“现在我逢医院的医生护士好,这么高难度的手术,在家门口就做了,感谢上海来的医生和所有的医护人员的悉心照顾!”向大叔的家属还没等病人痊愈出院,便给医生们送来了锦旗。
除了帮扶当地整体医疗技术的提高,医院“师带徒”的指导模式,通过进行教学查房、理论授课、规范解读、会议研讨等多种形式传递新的医疗理念,既能够帮助规范医疗行为,培养更高水准的医疗团队,也有利于改进患者的传统性思维束缚医疗过程,提高患者的认知和接受度。
“沪赤两城一衣带水,赤水人的热情、诚恳激励着我,能为赤水市人民的健康和幸福做出贡献是值得我欣慰的一段经历。”王晖说。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周婷
编辑朱梦怡
编审徐元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