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体内都会有息肉,它就像身体里面的一个危险品,因为有很多难以治愈的疾病,都是由息肉导致。
结肠、直肠的息肉比较常见,息肉大多数都是良性,对人体没有危害,但是我们不可以放任不管,医院进行检查。
身体长有息肉是很多人比较了解的情况,比较像身体里的一颗炸弹,根据数据显示,90%左右的肠癌都是由息肉演化而来。
什么是肠息肉?
息肉,就是指多余的肉,肠息肉是肠粘膜上向肠腔内突起的一些肉疙瘩,通俗些来理解,就是肠子内的表面长了一个或一些小肉团。
肠息肉是指肠黏膜表面异常突出的组织,可分为炎症性、腺瘤性两种,一般炎症性在一段时间后,多数会自行消失,而腺瘤性则需要手术治疗,以免发生恶变。
且年纪越大越容易患上肠道息肉,不过肠道息肉多半是良性肿瘤,早期并没有特别明显的不适症状,直肠息肉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
主要与自身免疫力、感染因素、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有稀便、便血以及与便秘交替出现的一些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贫血、腹部不适等全身症状,极少数患者会在大便时有肿物自肛门脱落。
肠子里长息肉后,身体会有什么感觉?早知道早受益
第一:便血
提到便血,不能只想到痔疮,长了肠息肉也会出现便血,在排便的过程中,痔疮是因为粪便摩擦扩张的血管引起出血,如果是痔疮问题导致的便血是呈滴血状,一般不会与粪便相互融合。
第二:排便异常
正常情况下的粪便是顺滑的条状,如果是粪便变细、变成了其他的形状,肠息肉容易使大便长期存在于肠道之中,因此,大便干结的情况就比较常见,后期排便会越来越困难,需要进行全面的肠道检查才能够确定疾病。
第三:腹痛
腹痛也是肠道息肉患者的常见表现,身体当中如果有特别大的息肉,可能会导致腹部绞痛,并且大多数都是在排便时感觉腹部疼痛难忍。
肠息肉建议切除吗?
肠息肉不一定都要切除,根据不同的病理分型及临床表现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如果属于腺瘤等癌前病变,随着息肉的增大数目的增加,癌变几率也会迅速增加,要及时进行手术切除,如果不能切除,可以先做病理检查。
如果是良性的,可以做电镜下粘膜剥除术,肠息肉的癌变风险和肿瘤息息相关,其中非肿瘤性息肉癌变风险最低,如无特殊影响,不会轻易癌变,平时也要在体验时多注意观察病情发展。
为什么肠道容易长“息肉”?
胆道结石:若是患有胆道结石,在胆囊切除术后,胆汁的流向和排泄时间发生改变,大肠胆汁酸度增加,容易诱发肠息肉的发生。
遗传导致:息肉的形成,还会与遗传因素、基因突变有关系,在目前的研究中显示,息肉发生突变,在遗传上传给男女的概率是相同的。
排便不及时:如果平时没有养成定期排便的习惯,甚至病变以及便秘情况,会引起粪便在肠道内不断堆积,而粪便内的毒素、异物、粪渣就会损伤肠道粘上皮,导致该部位受损,肠息肉患者可出现腹泻交替、便秘出现,出现里急后重,排便次数增多等症状。
肠息肉会变癌吗?
数据统计显示,95%的大肠癌是从腺瘤性息肉转变而来,腺瘤性肠息肉恶变的过程,腺瘤性肠息肉发展成为癌,需要经历小息肉→大息肉→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性癌”,50岁以上是肠息肉的高危年龄,而且年龄越大,肠息肉的发生率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