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朴素,越是伟大;越是大家,内心往往越简单澄明。
近日播出的一期《朗读者》引发热议,主人公是96岁高龄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被称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的吴孟超。
节目中,合作多年的护士长写给吴老的信,让董卿流泪了。信里到底说了什么?
1吴孟超:96岁每周坚持三台手术据CCTV朗读者,今年96岁的吴孟超,拯救了超过位患者的余生。
吴孟超创造了中国医学界乃至是世界医学肝胆外科领域的无数个第一——
他主刀完成了我国第一例成功的肝脏手术;
他翻译了第一部中文版的肝脏外科入门专著;
他制作了中国第一具肝脏血管的铸型标本;
他创造了间歇性肝门阻断切肝法和常温下无血切肝法;
他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中肝叶切除手术;
他也切除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重达36斤的肝海绵状血管瘤;
他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在腹腔镜下直接摘除肝脏肿瘤的手术;
他为一名仅4个月大的女婴切除了肝母细胞瘤,创下了世界肝母细胞瘤切除年龄最小的纪录;
他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成为设立以来医药卫生界第一个摘得该奖项的科学家,他有力地说道:“我会把一生的精力贡献给医学和科学!”
因为他和他的学生,我国的肝癌术后5年生存率由20世纪60~70年代的16.0%,上升到80年代的30.6%和90年代以来的48.6%。
到今天,中国肝胆外科的中坚力量,百分之八十是吴孟超的学生、学生的学生和第三代、第四代学生。
父亲因为胆囊结石胆管结石去世。他为了救国,学了这一行,却没有机会给自己的父亲医治。他在父母的墓前,说:妈妈爸爸,我已经为祖国也做了一点事情,就这样讲,我对得起爸妈。
这位中国肝脏外科之父的右手,握过众多的奖杯,但却最契合止血钳的形状——筋脉虬结,右手食指指尖微微向内侧弯;但又超乎寻常的柔软细腻,指甲整齐润泽——食指畸变是因为过去的成千上万台肝脏手术,细腻灵活是为了未来能再多帮助一个生命。
在面对病人满腹腔的充血时,所有人都只能看到满眼的红色,但吴孟超的手可以直接伸进去,代替眼睛游刃有余地选中血管一掐,血当即就会止住。
2烽火连天中,回国、报国!年代祖国大地的烽火连天,让一位名叫吴孟超的年轻人毅然踏上回国、报国之路。
五岁时,母亲带着吴孟超和小弟弟来到父亲谋生的马来西亚。吴孟超的生日是农历七月初九,小时候名叫“孟秋”。年,吴孟超升入初中。他自己做主,把名字由“孟秋”改为“孟超”——从他内心,发出了第一个渴望自强的信号。
吴孟超在马来西亚上的学校是当地华侨办的,叫“光华学校”,取的是光耀中华的意思。祖国正被侵略,学校里的课程也变了,华侨教师给学生们讲祖国、讲正义、讲国内的英勇抗战,讲得热泪盈眶。
青年吴孟超是初中的班长。按当地习俗,校方和家长要出资让毕业生聚餐一次。当钱收齐之后,身为班长的吴孟超建议,把聚餐的钱捐给祖国正在浴血抗战的前方将士。此建议一呼百应,这份抗日捐款,通过爱国人士陈嘉庚的传递,送往抗日根据地延安。那时起,吴孟超下定决心回国、报国。
年,吴孟超踏上回国的征程,途中的一幕,吴孟超至今无法抹去。
在越南西贡过海关时,验关的法国殖民者要求吴孟超一行在护照上按手印,而同时过关的欧美旅客只需签字。
“为什么不让我们签名?我们会英文,会中文,会写自己的名字!”吴孟超质问验关员。
“黄种人签什么字?你们是东亚病夫!”法国人吼道。
吴孟超紧咬下唇,不让泪水流下来!为中华民族争气——这颗朴素的报国心,从此伴随他一生的选择:回国,从医,入党,参军……
人在昆明,远方的延安却在吴孟超心头念兹在兹。但师长告诉他,从昆明到延安,道阻且长,你好好念书,将来科学救国也一样。
就这样,命运和信念一起指引着吴孟超,他因为生病住院而对医生这个职业心生敬意,又因为个子小而被外科拒之门外。
可最终,解放军华东军医院外科主任郑宝琦的慧眼识人,以及恩师裘法祖的带教指点,吴孟超终于在年提了主治医生后确立了肝脏主攻方向。裘法祖当时与他说:“现在肝脏外科还不行,中国还没有人专门搞。”
3名誉算什么?别人不敢做的手术,他做“谢谢”这两个字,是吴孟超耳朵边上听的频率最高的两个字。面对篮球那么大的肿瘤,别人都不敢做手术的时候,吴老毫不犹豫地接过。
在年,82岁的吴孟超,不顾众人的反对接下了一台复杂的肝脏肿瘤切除手术。手术的对象是一个叫甜甜的女孩,她肝脏的肿瘤,比篮球还大,大到所有人都认为只有肝移植一条路可以保命。
同事偷偷劝吴孟超,说别人都不敢切,你切了,万一出了事,你的名誉就没有了!
在旁人在乎“晚节”大过天的年纪,吴孟超只认“人命关天”,他果断地说:我不过就是一个吴孟超,救治病人是我的天职——名誉算什么!
年9月24日早上8点到晚上6点,吴孟超通过整整十个小时的手术,给女孩切掉了肿瘤。女孩说:“后来我选择了9月24号——让我获得再生的日子,和我心爱的人携手走上红毯。今天我可以拥有完整的人生,谢谢您。”
4这封写给吴老的信,令董卿读哭了节目中,董卿分享了几封他人写给吴老表达感谢的信。
董卿读着读着就落泪了。
其中一封,是和吴孟超合作多年的护士长写的,她在信中这样向吴老写道:
“认识您三十多年了,
在很多人看来,
您是个传奇,
但只有我看到过,
手术后靠在椅子上的您,
胸前的手术衣都湿透了。
两只胳膊支在扶手上,
掌心向上的双手在微微颤抖。”
信中还提到,这位96岁的“中国肝脏外科之父”只对长年跟随自己工作的护士长交待:
“叹口气说,
力气越来越少了,
如果哪一天我真的在手术室里倒下了……
你知道我是爱干净的,
记住给我擦干净。
不要让别人看见我一脸汗的样子。”
与其说吴孟超用仁心仁术构建的,是一个让病魔望而却步的世界,不如看成,他的一切言行都遵从了初心。大道至简,大象无形。越是朴素,越是伟大;越是大家,内心往往越简单澄明。
吴孟超应该是用一生在践行恩师裘法祖的话:“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以为医。”
他的学生满天下,许多人都已是小有名望的专家教授,但吴孟超依然把他们当作孩子般教诲:
“孩子们,
这世界上不缺乏专家,
不缺乏权威,
缺乏的是一个‘人’——
一个肯把自己给出去的人。
当你们帮助别人时,
请记得医药是有时穷尽的,
唯有不竭的爱,
能照亮一个受苦的灵魂。
”网友感动留言
国之大医
终会得到许许多多人的感念
留在人们心底的
将是他在手术台上叱咤风云
是他对病人的春风十里
更是他眼神中的清澈透亮
编辑
王子鑫
校对
曹胜男
审核
方方
来源
中国青年报、CCTV朗读者、腾讯视频、新浪微博、灼见、四川共青团等
互动群
(公益)
互动群
(活动)
觉得不错请点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