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是营养,丰富的早餐蛋白质对于预防胆结

白斑医院有哪些 http://pf.39.net/bdfyy/bdflx/190412/7049270.html
先放结论,胆结石和不吃早饭以及早饭没有丰富蛋白质的纯喝粥有一定关系,具体如何关联,下面从胆的生理结构、胆汁和胆囊的生理作用、胆结石的生成机理开始一一分析。胆道系统起于毛细胆管,汇集成为小叶间胆管,左右肝管,肝总管,然后与胆囊管汇集成胆总管连结到十二指肠。胆囊长8~12厘米,宽3~5厘米,容积40~60毫升。整个胆道系统的作用是分泌、储存、浓缩和输送胆汁。每天胆汁分泌量约~毫升,3/4的胆汁由肝细胞分泌产生,1/4的胆汁由胆管分泌,。胆汁是弱碱性液体,PH值6.0~8.8,其中97%成分是水,其余成分是胆汁酸、胆盐、胆固醇、磷脂酰胆碱(卵磷脂)、胆色素、脂肪酸、氨基酸、酶类、无机盐、刺激因子等。胆汁的作用主要有四点:第一是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这种作用分两个方面发挥。一是胆汁中的胆盐、胆固醇、卵磷脂等发挥乳化作用,把大分子脂肪分解成直径3~10微米的脂肪微滴,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二是胆汁中的胆盐可以与脂肪酸、胆固醇、甘油一酯等脂类成分结合,形成可溶于水的微胶粒,这样微胶粒就成为本来不溶于水的脂类物质从小肠粘膜吸收的运载工具。如果小肠内缺乏胆盐,就会造成人体摄入的脂类物质有40%不能被吸收。胆汁的促脂肪消化吸收作用好比我们厨房刷碗,油污一定要用清洁液,虽然就那么几滴,但是却可以刷干净所有的油碗,胆汁就是体内的清洁液,量虽少,但没有它就有将近一半的脂类不能被消化吸收。第二是促进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吸收。第三是防止胆固醇沉积。胆汁中的胆盐、卵磷脂与胆固醇保持一个合理的比例,胆固醇就是一个溶解的状态。胆汁中胆盐的浓度高,胆固醇就以微胶粒形式存在。胆固醇浓度升高后,超出微胶粒的溶解限度,卵磷脂会与胆固醇结合形成“球泡”继续溶解胆固醇,70%~80%的胆汁内胆固醇被“球泡”溶解。胆固醇浓度过高,超出了胆盐和卵磷脂的溶解能力后,就容易沉积在胆囊内形成结晶,时间久后形成胆结石。第四是把肝代谢的产物带走。比如各种药物经肝代谢后的产物经胆道系统随胆汁排出。第五是中和胃酸,刺激肠蠕动,抑制肠道内致病菌的生长繁殖等。胆汁被分泌出来后大部分是储存于胆囊里,胆囊的主要作用就是储存、浓缩、排出胆汁。胆囊可使胆汁浓缩5~10倍,容积减少80%~90%,所以胆囊容积虽然仅有60毫升,但24小时内却可以接纳毫升胆汁。胆囊排出胆汁受激素和神经两方面的调控,其中作用最强的是胆囊收缩素(CCK),CCK由小肠上皮粘膜细胞释放后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胆囊,CCK的刺激释放信号是蛋白质分解产物和脂肪等。胆结石按照成分可分为胆色素结石和胆固醇结石,形成的基本因素有三方面。一是胆汁理化性状的改变。比如胆红素浓度过高与钙结合形成不溶于水的胆红素钙,胆固醇浓度过高析出结晶。二是胆汁淤滞。如果胆汁中水分被过多吸收,胆汁过度浓缩,皆可能引起胆红素、胆固醇浓度过高而形成结晶。三是细菌感染。胆道感染是炎症反应可能引起胆道壁增厚,胆管变狭窄容易引起胆汁淤滞,另外炎症渗出的细胞、脱落上皮等也容易作为结石的核心促进胆石生成。回顾了胆囊胆汁的一系列常识后,我们进入正题:早餐丰富蛋白质饮食对于预防胆结石的意义在哪里。肝细胞分泌胆汁是24小时不间断的,在我们没有进食的时候,胆汁大部分是储存于胆囊中。进食的时候,食物是引起胆汁分泌和排出的自然刺激物,高蛋白食物(蛋黄、肉类)引起胆汁流出量最多,高脂肪或混合食物次之,碳水化合物(糖类)食物作用最小。每天晚餐到第二天早餐,大概会相隔8到12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在此期间由于没有进食,胆汁基本上是受纳于胆囊中,并在胆囊中高度浓缩,胆汁中的胆色素和胆固醇也处于较高的浓度水平。这时候的早餐如果有高蛋白食物摄入,将刺激胆囊收缩素(CCK)大量分泌,进而引起胆囊高强度收缩,尽可能多的排出储存了一夜的浓缩胆汁,参与到消化蛋白质的过程中去。如果不吃早餐,或者早餐中没有高蛋白食物作为自然刺激物,胆囊收缩素分泌少,造成胆囊排出胆汁少,胆色素与胆固醇浓度持续升高,析出结晶的概率增高。如果这种状态持续时间久,发生胆汁淤滞的概率会升高,将成为胆结石的危险因素之一。所以,早餐一定要吃,而且一定要有蛋白质食物,清粥小菜并不是健康的饮食方式。

参考资料:

1.陈主初.病理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姚泰.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3.陈孝平.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4.吴在德.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往期文章:

为什么张文宏说“不许喝粥”

微生物凶猛,盘点凶名在外的四大人畜共患疾病

新冠病毒会不会有第二轮爆发?我们该如何应对?

中美两国疫苗之异同

放弃对新冠病毒疫苗的幻想吧,控制疫情还得靠群体免疫?

比追思和哀悼更重要的是尊重科学和生命

双黄连走下神坛,不合理使用在毁灭中成药

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会形成群体免疫吗?

听说感染新冠病毒会引起“蛋疼”,真是这样吗?

谢谢阅读全文。码字不易,喜欢请转发分享。


转载请注明:http://www.mfmoc.com/wahl/944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