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胆石症是比较常见的胆道疾病。胆囊炎可以分为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三种类型。胆石症又有胆囊结石、胆囊管结石、总胆管结石、肝管内结石之别。胆囊炎和胆石症常互为因果,同时存在,多发于女性及肥胖者。急性发作时主要症状特征有:右上腹或剑突下阵发性绞痛,向肩背放射,且有压痛、反跳痛和腹肌紧张,可伴发热、黄疸。慢性期症状特征是上肢不适、右上腹隐痛、腹胀、嗳气、厌食油腻等。胆囊炎、胆石症属中医的“胁痛”范畴。
病因病理:
胆囊炎、胆石症病位在胆腑,与肝、胆、脾、胃等臟腑有关。“胆者,中精之府”,其功能既依赖肝的疏泄,储存胆汁,又能促进脾胃运化,以传输运降为顺,常因情志不舒、嗜食肥甘、虫积、外感等影响肝胆疏泄和脾胃运化,或致肝胆气滞,胆泄不畅;或致脾失健运,湿热内蕴,日久煎熬成石;或致气滞腑闭,血行不畅,化瘀壅脓,而形成胆囊炎、胆石症。
1、肝郁气滞
①主要症状:右上腹绞痛阵作,疼痛向肩背放射,因情志变动加剧,饮食减少,或有口苦嗳气、恶心呕吐,可轻度发热恶寒。
②证候分析:情志不舒,肝气失于条达,胆汁排泄不畅,故有右上腹绞痛阵作,疼痛向肩背放射,每因情志之变动加剧;肝气犯胃,胃失和降,可有饮食减少、口苦、嗳气、恶心、呕吐;肝胆郁滞化热,则可伴轻度发热恶寒;舌苔薄腻,为肝胆气滞之象。
③治则:疏肝利胆,行气止痛。
④改善肝郁气滞的象数配方为··或··,最好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随证加减。
2、湿热熏蒸
①症状:持续性右上腹胀痛或绞痛,痛引肩背,发热畏寒,胸闷纳呆,泛恶呕逆,口苦咽干,舌苔黄腻。
②证候分析:湿热蕴结于肝胆,肝络失和,胆不疏泄,故有持续性右上腹胀痛或绞痛;胆经行于身体之侧,故痛引肩背;湿热内结,邪火炽盛,故有发热畏寒;湿热中阻,脾胃受困,故见胸闷纳呆、泛恶呕逆、口苦咽干;舌苔黄腻,为肝胆湿热之象。
③治则:清肝利胆,化湿排石。
④改善湿热熏蒸的象数配方为07·0·0,最好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随证加减。
3、脓毒壅滞
①症状:脘腹,胁肋绞痛拒按,痛引肩背,持续不止,胸腹满闷,壮热寒战,汗出,黄疸,便秘,溲黄,舌质絳红,苔黄糙。
②证候分析:湿热日久,脓毒壅滞肝胆,气机受阻,故脘腹胁肋绞痛拒按、持续不止、胸腹满闷;胆经行于身体之侧,故痛引肩背;邪热脓毒炽盛,故壮热寒战、汗出;邪热脓毒迫使胆汁外溢,则见黄疸;邪热脓毒扰乱心神;邪热下迫大肠和膀胱,可有便秘溲黄;舌质绛红,苔黄糙,为湿热脓毒壅滞之证。
③治则:清热透脓,化瘀解毒。
④改善脓毒壅滞的象数配方为·或···,最好根据个人情况随证加减。
4、热结血瘀
①症状:胁痛如刺,持续不解,入夜尤甚,痛引肩背,疼痛部位可触及积块,胸腹胀满,黄疸不退,寒热时发,便秘尿黄,舌质紫暗,唇舌有瘀斑。
②证候分析:气郁热结日久,血行不畅,瘀血停积,则胁痛持续、入夜尤甚;胆经行于身体之侧,故痛引肩背;瘀血有形,则疼痛部位可触及积块;气滞,则胸腹胀满;热结,则寒热时发;气郁热结,瘀血停积,胆汁排泄受阻,故有黄疸不退;邪热下迫大肠和膀胱,则有便秘尿黄;舌质暗紫,唇舌有瘀斑,是为瘀血之证。
③治则:活血化瘀,清热攻下。
④改善热结血瘀的象数配方为··,最好根据实际情况随证加减。
注意事项:
①注意劳逸结合,改变不良饮食习惯,防止急性发作。
②急性发作者,应予禁食。病情好转后,逐步增加流质,半流质及清淡食物。
③慢性患者,饮食要清淡,严格控制动物脂肪和胆固醇摄入量。多食新鲜水果、蔬菜、香菇、木耳,以吸附肠道内的胆汁酸,抑制肠内胆固醇的吸收,减轻炎症。每日需保证1ml的饮水量,以防止结石形成,禁食辛辣、油煎食品,肥胖者应节食,降低体重。
赞赏